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7月6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烽火淬初心,红土育新人”三下乡实践团前往豫西抗日纪念馆,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交流感悟,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豫西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 1 豫西抗日纪念馆
对话:硝烟岁月砺初心
在豫西抗日纪念馆内,团队成员开启了一场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国恨·山河破碎”展区,成员们凝视着日军侵华的历史照片与实物,深刻感受民族危亡之际的沉重;在“国魂·砥柱中流”展区,通过一幅幅战斗场景复原图和皮定均将军的战术手稿,成员们仿佛置身于烽火连天的战场,体悟革命先辈“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智慧与坚韧。一位成员动情地说:“以前只在课本上读到‘游击战’三个字,今天亲眼看到这些战术地图和武器,才明白那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生存艺术”。

图 2 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主要战斗经过示意图

图 3 团队成员缅怀先烈
观澜:红土新声传薪火
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深入观察纪念馆如何将红色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育资源。团队成员注意到,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互动多媒体和文物故事墙,让历史“活”了起来。尤其在“国祭·名垂青史”展区,一封泛黄的家书和一枚锈迹斑斑的军号,成为触动心灵的载体。一位成员感慨道:“这封家书里既有对亲人的思念,更有‘誓死报国’的决绝。我们这一代虽未经历战火,但这种精神必须代代相传”。

图 4 豫西抗日纪念馆内沉浸式实景复原
感悟:淬火青春担使命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围坐在纪念馆前的广场,分享各自的感悟与思考。有成员提到:“皮定均将军带领部队在极端困境中开辟根据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另一成员补充道:“作为历史专业学生,我们不仅要铭记这段历史,更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它,比如短视频或情景剧,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

图 5 团队成员交流实践感悟
践悟:从观者到行者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完成了从“历史的旁观者”到“精神的传承者”的蜕变。他们计划返校后开展“豫西抗战精神”主题宣讲,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系列推文。正如团队总结所言:“硝烟虽散,初心如磐。我们要将这份红色基因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学术研究中深挖历史,在社会实践中传播火种,让烽火岁月的精神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图 6 团队成员于豫西抗日纪念馆前广场合影
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它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红色基因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使命担当,让革命薪火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