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应历史学院邀请,“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白于蓝教授在历史学院五楼报告厅进行了题为“作册嗌卣銘文新解”的学术报告。白于蓝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出土文献和古文字学。本次讲座由我院中国史学科特聘教授陈长琦主持。
讲座主要围绕作册嗌卣铭文的意义和功能展开探讨,白教授在学界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通篇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旁征博引地考释了“不䘵”、“衋”、“死亡”、”毋念哉“、“子子孙宝”、“庶宗者”等关键字词,认为作册嗌做了一件祭奠其父辛的宝器,该篇铭文其实是一篇作册嗌祝福子孙和告诫后人之文,与学界旧有“此篇铭文事关嗌子死亡”的认识大不相同。除了文字学相关的佐证,白教授还提出西周铜器铭文通常是做器者祝福自己长命百岁、万年无疆等,而且类似文句一般是会出现在铭文之末,鲜有将儿子死亡之事记录在铭的先例,从常识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该篇铭文的性质与特别之处。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分别在相关文献的断句、字形字意的流变以及个别字词的释义等方面与白教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最后陈长琦教授作出总结,告诫同学们要真正读懂历史就要打好古文字基础,并强调对铭文的深入解读需结合字形演变、祭祀制度及历史语境,才能全面还原其文化内涵。
文字:郭鑫宇
图片:郭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