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应历史学院邀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马尔堡大学副研究员弗兰西斯卡·夸斯博士(Dr. Franziska Quaas)在历史学院204多功能多功能报告厅作学术报告,题为《重读中世纪欧洲文书:从古典文书到数字人文》(Rereading Medieval European Charters:From Classical Diplomatics to Digital Humanities)。弗兰西斯卡·夸斯博士的研究方向为古文书学、军事史与战争史等。其学术生涯紧密围绕历史文献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展开。夸斯博士在国际学术圈十分活跃,发表专著一部、论文数十篇,多次组织国际会议,如“战争中的情感”、“被摧毁的城市:断裂与延续”等。本次报告由世界史中心教师宋晓森主持。
讲座伊始,夸斯博士以一份公元825年来自瑞士的私人文书为例,生动揭示了中世纪文书在修道院档案中得以大量保存的历史背景。她指出,传统文书学将中世纪欧洲文书划分为国王文书、教宗文书和私人文书三大类。这些文书作为“实用文体”,直接记录了具体法律行为,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中世纪社会运作的一手材料。接着,夸斯博士重点介绍了数字人文方法为文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她以自己参与建设的数据库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码技术将大量文书文本转化为机器可读格式,从而实现跨文本、跨地域的高效比对与分析。她强调,数字基础设施使学者能够突破传统印刷版本的局限,不仅能够分析文书内容,还能系统考察其外部特征、流传路径和组合模式。在案例分析部分,夸斯博士通过对数百份早期中世纪私人文书的量化分析,挑战了学界长期以来认为中世纪文书书写高度标准化、依赖固定范本的成见。她还进一步指出,同时期的文书范本集可能也并非创作手册,其功能更接近于展示文书多样性的参考书,这反映出中世纪文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充满灵活性的书写文化。
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数字工具在历史研究中的局限”“文书符号的跨文化比较”等问题踊跃提问,夸斯博士逐一深入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整场讲座内容前沿、方法新颖、视角独特,为在座师生提供了文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嵩山论坛——名师学人讲座暨“外国专家大讲堂”系列将于2025年持续推进,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学科素养,推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未来学院还将邀请更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历史研究的多维面向。




文字:周昂 图片: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