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银生

作者: 时间:2025-09-24 点击数:

余银生,工学博士/博士后,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长期从事太阳能光热利用与相变储能技术、多相传输与界面反应机理、工业余热清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项目、郑州大学求是计划科研启动费项目等。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项目等。在熔盐储热材料的设计制备、物性调控、储热特性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已在Applied energyEnergyRenewable energy等能源领域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5篇(第一/通讯作者40篇),论文被引700次,H因子为15,发表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年会等会议论文9篇,EI/核心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曾担任第三届储能与节能国际研讨会分会场主席,并作邀请报告,担任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青年编委,并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制冷学会会员,并担任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20242025年度能源动力类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获得郑州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热烈欢迎能源动力类建筑环境类、过程控制及装备及相关专业同学咨询报考硕士研究生,热切期待您的加入,共同探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诚挚邀请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

一、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19936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贯:湖北随州

所: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环境研究所

联系方式:yinshengyu@zzu.edu.cn WeChat/QQ1519209322

办公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  郑州大学主校区化工实验中心3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能源动力等

研究方向:太阳能光热利用与相变储能、多相传输与界面反应机理、余热利用等

二、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2012.09-2016.06    重庆大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   学士学位

2016.09-2021.06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博连读 博士学位

2019.11-2020.0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地球与环境工程系 联合培养博士生

2021.08-2024.12  郑州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助理研究员

2024.12-至今     郑州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研究员


三、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3061182024/1-2026/12,主持.

2.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 2025M770622, 2025/7-2026/12, 主持.

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3A4700032023/1-2024/12,主持.

4.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21200112023/1-2024/12,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61602019/1-2022/12,参加.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11002016/1-2019/12,参加.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3760782024/1-2027/12,参加.

四、人才培养

科研平台建设:建立新能源与储热技术课题组,组内成员有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保研推免,也有来自郑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院校的考研,还有多名来自郑州大学的本科生。

育人成效显著:2023级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2024级硕士研究生已发表SCI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指导2020级、2021级本科生连续荣获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2022级本科生发表SCI论文2篇;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

五、招生计划

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代码0807

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能源动力等

每年计划招收1-3名硕士研究生。欢迎有意向加入课题组的同学联系。

 

机械团学汇
Copyright© 2023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