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雨花阻挡不了队员的热情,7月13日上午在“学长去哪了”社会实践小组参观了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之后,又兵分两路其中第一小组队员到基层去寻找校友的足迹;第二小组队员在中级人民法院探寻校友的足迹。让我们跟随小编来看看队员和校友的访谈如何吧。
镜头一:“学长,您觉得从事法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原则性,原则不可违,违背原则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原来这是我们队员来到了虞城市人民法院。这是在对89届的毕业生贺家仕进行访谈。贺学认为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但同时又不能失去作为法官必备的灵活性。当队员们问道:“您第一次处理案件的时候,是怎么克服经验不足的难题的?”贺学长告诉我们,在学校还是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学扎实。只有这样,遇到实践难题时,才能做到灵活应变。并且刚参加工作,一定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多学习。最后,贺学长指出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社团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以后处理案件时与当事人交流帮助非常大。
镜头二:这是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韩慧莹,她同时也是我院10届的研究生。韩慧莹学姐认为法学生为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平时多看些评论性文章、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书籍,这样不仅利于开拓自身视野同时也使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问题更深刻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除此之外由于法律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时刻关注法律新动向,更新自身知识储备。韩慧莹学姐还提到:有为才有位。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化思想,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镜头三:这里接受采访的是刘晓静学姐,作为08届的学生现在她已经是中院审监庭的副厅长了。在采访中学姐说道:接到第一个案件时是诚惶诚恐的,想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法律实务中去,但这需要时间去磨合,也需要各种案件的锤炼。关于时间规划上学姐这认为,法律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学科,不断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法律修正案对法律人是项挑战;法律文书的写作和审判技巧也是法官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学姐笑称:“两天不看书学习心里就没有安全感,就觉得对不起人民群众的期望。”在案件办理的过程中情与法的冲突是每个法官都要面对的,刘晓静学姐认为情法对立时,法官应该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要多理解、多调解,案件解决时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不过如此了,经过一天的访谈,小组的队员获益匪浅。学长学姐们以其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校友工作做下去。(文:张易潇、王珂、江婉莹,图:张首君,审核:许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