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成立于1956年,我国首批从事宇宙射线、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的霍秉权教授是本学科的开创者。
郑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于1987年由国务院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6年批准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郑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现有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各个层级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近20人,同时,我们也拥有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梯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已逐步建立了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科团队。学科团队也是河南省科技创新性科技团队。
学科团队负责粒子物理,理论物理等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以及物理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近五年,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格物致理”系列讲座二十余场,学术交流氛围浓厚。2025年1月,物理学院通过机构调整,成立粒子物理研究所。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现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一)原子核结构以及核技术应用
团队成员:赵维娟,王华磊,张炜,孙亭亭,王兵
研究方向:1)核分析技术及应用、辐射俘获反应机制
2)超重核理论,复合核裂变过程
3)原子核高自旋态、原子核衰变
4)奇特原子核,超核结构性质
5)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6)核温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形状相变,以及天体环境下核素合成
(二)强子物理
团队成员:马伯强,李德民,王恩,杜书先,王晓玉,闫文成,宋勤涛,徐吉,孟雨
研究方向:1)强子谱与强子衰变性质
2)TMD因子化
3)新强子态
4)格点QCD
5)粒子天体物理及宇宙学理论
发表文章目录:Inspirehep
(三)新物理
团队成员:
研究方向:1)顶夸克的稀有产生和衰变过程
2)轻子的味改变产生和衰变过程
3)新物理中预言的新粒子在对撞机上的可能信号;
4)muon粒子的反常磁矩;
5)一些标准模型过程的单圈修正以及正在进行的暗物质在对撞机上的产生等
(四)粒子物理实验
1)LHASSO实验:刘海东,韩毅昂,马伯强,穆慧君
2)JUNO实验:李德民,王恩,杜书先,刘海东,赵书俊,杨洁,路书祥,谷肖飞,张斌,马冰
3)BESIII实验:赵书俊,李德民,杜书先,闫文成,刘义,艾小聪
4)Belle II:闫文成
5)ATLAS:艾小聪
6)FASER:刘义,艾小聪
(2025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