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核物理学科、粒子物理研究所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我院在研究X(4140)性质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时间:2020-07-28   阅读次数:

2003Belle合作组发现X(3872)共振态以来,对于类粲偶素(又称为XYZ粒子)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强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大量XYZ粒子的性质不能在传统的夸克模型框架下解释,因此研究XYZ粒子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强子内部组成,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的非微扰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X(4140)粒子的发现过程比较曲折。早在2009CDF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了该粒子,CMSD0合作组在随后的实验中也证实了该粒子的存在,然而,BelleLHCbBaBar合作组却声称并未发现该粒子,这就引起了该共振态是否存在的争论。直到2017年,LHCb合作组以更大的数据量确认该粒子的存在,并测量了其量子数,自此该粒子的存在才被大家广泛认可。然而,LHCb测量该粒子的宽度为83MeV,远大于之前其他实验测量值(~20MeV),这对于理论上理解其内部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困惑。

我们利用3P0模型研究了X(4140)的强衰变性质,其中强子的波函数我们采用夸克模型给出的波函数,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X(4140)的宽度如果在20~30MeV,那么该粒子可以解释为传统的粲偶素激发态,反之如果将来实验证实X(4140)的宽度比较大,那么就不能X(4140)将解释为传统的粲偶素,同时,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分支比较大的衰变道,为实验上进一步测量其宽度等性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我们对LHCb合作组在2017年测量的不变质量谱进行了分析【Phys.Rev.D 97 (2018) 1, 014017】,在考虑共振态X(4160)的情况下, X(4140)的宽度取20MeV左右,我们的模型就可以很好地描述LHCb的实验数据。这也意味着X(4140)的宽度可能并不像LHCb合作组给出的那么大。

该工作发表在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上(中科院1区),我院硕士生郝伟同学为第一作者,王恩和李德民老师为该论文的指导教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郑州大学物理学科推进计划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40/epjc/s10052-020-8187-0

上一条:河南工业大学张志清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鄢文标副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下一条:王冠颖博士获得郑州大学2020年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嵩山奖

关闭

Copyright © 2020 郑州大学粒子物理核物理学科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