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性别:男 出生:1976年8月
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邮箱:zw76#zzu.edu.cn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C楼303A室 450001
教育经历:
1993年9月—1997年7月 郑州大学 物理学专业,学士
1997年9月—2000年7月 郑州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导师: 刘建峰,张希芝
2000年9月—2004年7月 北京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导师: 孟杰
工作经历:
2013年1月至今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5年6月—2018年2月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访问学者
2009年4月—2013年1月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副教授
2008年9月—2010年9月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 博士后
2004年11月—2009年4月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
1. 超重核结构,复合核裂变过程;
2. 核温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3. 形状相变;
4. 天体环境下核素合成路径。
科研项目:
1.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反射不对称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原子核基态与低激发谱研究 (编号11105042),总经费22万,2012年-2014年,已结题。
2. 2017年2月-2018年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编号201608410358)。
3. 博士后期间获得第45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编号20090450248)。
4. 2016年8月-11月获河南省外国专家局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
5. 主持一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稀土区原子核的X(5)对称性(编号200614003)和一项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78Hf同核异能态的结构研究。
6. 主持两项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项目。
7. 参加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 稳定核激发态中的晕现象 (编号10475001);
7.2 稀土区原子核X(5)形状相变的微观研究(编号10475003);
7.3 原子核Gamow 态的微观理论研究(编号10605004);
7.4 格林函数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对单粒子共振态的研究(编号11505157)。
著作:
1.《建筑通信系统》 (ISBN 978-7-1120-8786-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 参编 5.5万字
2.《信号与系统分析》 (ISBN 978-7-5083-6316-5)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年3月出版 副主编 6万字
代表性论文:
(更新至2018年12月)
1.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shape transition in hot nuclei within covaria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i Zhang, Yi-Fei Niu
Physical Review C, 97,054302 (2018). [SCI 收录]
2. Shape transition with temperature of the pear-shaped nuclei in covaria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i Zhang, Yi-Fei Niu
Physical Review C, 96,054308 (2017). [SCI 收录]
3. Shape evolution of 72,74Kr with temperature in covaria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i Zhang, Yi-Fei Niu
Chinese Physics C, 41(9), 094102 (2017). [SCI 收录]
4. Description of α-decay chains for 293,294117 within covaria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i Zhang, Zhi Pan Li, and Shuang-Quan Zhang
Physical Review C, 88,054324 (2013). [SCI收录]
5. Search for ring-like nuclei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Wei Zhang, HaoZhao Liang, Shuang-Quan Zhang, and Jie Me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 27(10),102103(2010). [SCI收录].
6. Octupole deformation for Ba isotopes in a reflection-asymmetric relativistic mean-field approach,
Wei Zhang, Zhi Pan Li, and Shuang-Quan Zhang
Chinese Physics C, 34(8), 1094 (2010). [SCI收录]
7. Octupole degree of freedom for the critical-point candidate nucleus 152Sm in a reflection-asymmetric relativistic mean-field approach,
Wei Zhang, Zhi Pan Li, Shuang-Quan Zhang, and Jie Meng
Physical Review C, 81,034302 (2010). [SCI收录]
SCI引用23次
8. Description of 178Hfm2 in the Constrained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Wei Zhang, Jing Peng, Shuang-Quan Zha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 26,052101 (2009). [SCI收录]
9. Shape evolution for Sm isotopes in relativistic mean-field theory,
Jie Meng, Wei Zhang, Shan-Gui Zhou, H. Toki, Li-Sheng Geng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25, 23 (2005). [SCI收录]
SCI引用64次
10. Magic numbers for superheavy nuclei in 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Bogoliubov theory,
Wei Zhang, Jie Meng, Shuangquan Zhang, Li-Sheng Geng, H. Toki
Nuclear Physics, A753,106 (2005). [SCI收录]
SCI引用72次
11. 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超重核冷熔合反应截面的研究,
张炜, 孟杰, 张双全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8(1),61(2004). [SCI收录]
12. Shell Correction at the Saddle Point for Superheavy Nucleus,
Wei Zhang, Shisheng Zhang, Shuangquan Zhang, Jie Me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 20(10),1694 (2003). [SCI收录]
13. 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孟杰, 张炜, 张焕乔,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137(2003) .
14.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90,91,92,94,96Zr and natZr cross section,
Wei Zhang, Tingjin Liu, Jianfeng Liu.
Communication of Nuclear Data Progress, 22,76(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