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郑州大学联合主办,由我院承办的2025年“汉语桥”格鲁吉亚来华研学营圆满收官。在为期近两周的深度文化探索与体验中,来自格鲁吉亚涉外大学的10余名师生以语言为舟,以文化为帆,在黄河之滨谱写了一曲中格文明交融的华彩乐章。来自格鲁吉亚涉外大学的师生,我院麻哲院长、赵江涛副院长、国际招生办公室以及语言文化教育工作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闭营仪式。赵江涛副院长主持了此次闭营仪式。
闭营仪式上,麻哲用“三个桥梁”诠释了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这是一座跨越山河的语言之桥,让格鲁吉亚青年从中文学习者蝶变为文化摆渡人;这也是一座联结心灵的人文之桥,让中格文明在对话中绽放异彩;这更是一座通向未来的希望之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他指出,文化无界,语言相通,此次活动在中格两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为中格友好注入了“青春力量”。他寄语学员将中国记忆转化为世界行动,成为文明互鉴的卓越使者。

格鲁吉亚研学营教师代表清音对我院承办本次“汉语桥”来华研学项目表示诚挚感谢。她表示,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亲眼见证了格鲁吉亚学生们的成长。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新词语,使用中文交流,还对中国功夫、非遗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世界之美,和而不同。她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份理解与共鸣,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可能。她特别提到,在沉浸式中文实践课上,格鲁吉亚学生们用流利的汉语完成超市采购、点餐交流,这种“生活即课堂”的教学创新让语言学习生动有趣。一位格鲁吉亚学生动情地说:“在郑州大学度过的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时光。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这次研学体验带给我很多惊喜,我会珍惜这次经历,努力学好中文,为将来的中格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闭营汇报演出成为中格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中国功夫的虎虎生风与格鲁吉亚传统舞蹈的灵动舞步交相辉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体营员以信笺为载体,用方正汉字书写《郑大,我想对你说》,声情并茂地诉说着对郑大的留恋不舍,字里行间跃动着文明对话的炽热情怀。据悉,已有多名格鲁吉亚学生现场表示希望将来有机会来郑州大学留学。
研学期间,格鲁吉亚师生开启时空穿梭式的文化解码,在学校校史馆,穿越百年教育长卷,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在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亲手触摸商周青铜器的历史纹路,聆听千年编钟的金石之音;在文学院的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凝视甲骨,破译“汉字密码”;在药学院中药标本馆,辨识《本草纲目》的智慧;在体育学院的少林功夫研习课上,八段锦的刚柔并济与格鲁吉亚传统舞蹈碰撞出别样韵律;在我院精彩的专题报告和座谈会上,多元文化在思辨中绽放出智慧火花。
本次研学营成功搭建起多维立体的文化交流平台。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中文+”项目创新模式,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的示范性品牌,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书写新的篇章。(图文:冯晓瑞;一审:吕兆格;二审:赵江涛;三审: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