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新闻]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郑永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重点发言
作者:党委统战部 时间:2014-03-11 点击数:
3月9日下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河南代表团团长郭庚茂、副团长谢伏瞻等参加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郑永扣在会上作重点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好评。
郑永扣代表说,我完全同意张德江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依法履职,在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本届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报告对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切合实际,呼应民众关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郑永扣代表说,借此机会,我就加强高校国学教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一些想法。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与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国学教育或国学研究机构,开展国学教育和国学研究,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争取国际文化话语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设立的国学院(或研究院、研究所、书院等)有40所左右,开展本科 或研究生教育的有7所,郑州大学是其中之一。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是20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专门机构。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国土资源厅和登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在学本科生研究生已达200多名,登封嵩阳书院校区即将开工,目前已在国内形成了一定影响。我们有信心依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依托中原文化的丰厚资源,把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学院,使之成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原文化、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
郑永扣代表分析了目前高校国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的困难。
一是国学在高校现有学科体系中没有明确定位。国学至今没有进入高校专业目录,也没有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只能按国学方向招生,毕业生只能授予文、史、哲某一学科的学位。因此,国学处于弱势学科地位,得不到平等的资源分配。
二是高校国学教育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培养计划由学校自定,教材自编自选,教师自聘,资金自投,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全国7所高校国学方向在校生总计不足.....。可以说,高校国学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三是专业人才稀缺。国学教育在现代中国曾中断数十年,国学人才存在严重断层,现有的国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基本是从文史哲等相关学科领域“转身而来”。加之对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投入较少,国学教育研究后劲不足。
郑永扣代表就加强高校国学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国学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学科地位和资源配置,国学进入高校专业目录,设置国学学位,成立国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动国学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建议教育部在全国高校遴选一批有一定发展规模、有一定水平特色的国学教育、国学研究机构,予以重点支持,使之成为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带动全国国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建议国家社科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安排适量国学类课题,鼓励专家学者申报,并制定相应的成果评价体系,推动国学研究出成果、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