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号校留学归国联谊会四个团近五十名团员,在联谊会会长董子明教授的带领下,到校历史学院、音乐考古研究院和国家荷球队训练基地进行观摩学习。
老师们首先来到历史学院参观“复原(复制)先秦郑国大型组合青铜编钟”,历史学院安国楼书记简要介绍了我国五千年文明以及该套编钟的考古研究及复制情况:是以出土于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大型编钟及出土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4号坑编钟为蓝本设计组合复制而成。出土的编钟形制宏伟、音律齐全,蕴含着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历史文化,特别是郑文化的典型代表。接着,校九三副主委、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艳教授介绍了出土编钟,高难度的“一钟双音”反映出的在先秦时期律方面我国就在音乐、冶炼、铸造、造型、调律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出土编钟基本音列规范,以及“G宫”宫调规范,为认识春秋郑国的音律制度乃至整个先秦时期音乐技术理论和实践,以及社会音乐生活面貌,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实证。音乐学院学生用复制的编钟和磬为大家演奏了《呦呦鹿鸣》和《友谊地久天长》两只乐曲,仿佛来自远古、悦耳动听的乐曲让大家感受到了古代礼乐的魅力。老师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历史学院的出土文物陈列室。
随后老师们来到我校音乐考古研究院,了解我国十大音乐考古发现,并仔细观看了仿制的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 “玉编磬”。 “玉编磬”的出土,改写了中国玻璃制造史。首次让人们见到古文献屡屡提及的“鸣球”、“玉磬”实物,其质地纯净,冶炼制作水平极高,其中最大一件达69.1cm。编磬器型与编列,大大地超越以往及当时所见同类器物,达到了玻璃制造技术在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准。团员们有幸聆听了编钟、编磬、建鼓在学生们的演奏下发出的和谐、美妙旋律,并亲自敲击乐器,感受来自2000多年前的文明。
接下来大家来到荷球国家队训练基地。我校民革党员、亚洲荷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荷球队马襄城教练向大家介绍了荷球的起源、发展情况以及郑大在荷球的教学、科研、群体竞赛、训练、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和取得的骄人成就。马教练说,荷球运动起源于荷兰,有着110多年历史,荷球比赛每队由4男4女组成,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团队球类项目。在马教练的解说下,大家观摩了一节比赛,并上场投球、体验、与队员互动。
活动结束后,团员们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高水平体育运动,感受、体会我们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魅力,使得我们更爱郑大,作为郑大人感觉很自豪,要为把郑大建设成一流大学而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