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近代以前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收效甚微,大规模传入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伴随着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中国大门,天主教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利用,成为侵略中国的工具。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许多传教士也犯下贩卖鸦片、横行霸道、欺官压民、掠夺钱财等种种罪行。
自19世纪下半叶起,就有一批具有民族意识的天主教中方神职人员和爱国教徒,欲摆脱西方教会控制、走独立自主办教道路。以英敛之、马相伯等为代表的爱国天主教徒,提倡中国天主教会甩掉“洋教”帽子,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中国的教会,真正实现“中国化”。经过不懈努力,直至1926年10月28日,有6位中国人被祝圣为主教,在天主教进入中国340多年后,终于有了第一批中国籍主教(天主教自1582年由利玛窦传入中国直到1926年,340年间只产生过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1936年,中国籍主教虽增至23名,但仅占全国110多个主教区的近五分之一。1948年中国共有143个教区,分别隶属38个外国修会,中国主教仅21人,且基本处于无权地位。中国信徒既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国家教会的主人,天主教会也未能从根本上摆脱由“洋人”控制的“洋教”色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罗马教廷圣职部公布了所谓“反对共产主义”的命令,并通过其驻国民党政府公使黎培理向中国各教区散发,该命令不准教徒参加爱国活动和任何进步组织,不准阅读进步报刊,并煽动教徒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梵蒂冈又利用中国天主教会内的帝国主义势力,加紧从事颠覆新中国的活动。这一切倒行逆施,激起天主教广大信徒和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慨。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走上一条与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相一致的爱国道路,成为摆在中国天主教界面前的一项历史任务。1950年11月30日,四川广元县天主教神甫王良佐和500余名教徒联合发表了《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号召中国天主教徒“基于爱祖国、爱人民的立场,坚决与帝国主义者割断各方面的联系”,“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新教会。”宣言发表以后,全国各地天主教神长教友纷纷响应。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得到了人民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1950年12月25日,重庆《新华日报》全文发表这个宣言。1951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称赞这一爱国之举。此后,包头、昆明、重庆、南昌、武汉等地教会的中国神甫和教徒也发表了类似宣言,号召教徒“站在爱国主义的一边,为实现天主教的革新而奋斗”,一场自立革新运动在天主教界如火如荼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