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特征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2-11-12 点击数: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独具特色、极富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总结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加深我们对“同心”思想的理解,加强统一战线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共”为特征的统一战线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反帝反封建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各个革命阶段都建立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统一战线空前巩固和壮大,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然而,“文革”期间,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党和国家的事业受到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农民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移到国家,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已经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因此,邓小平提出,“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统一战线的名称也改为“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范围和规模得到了扩大。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再次把统一战线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由“四个阶级”的联盟发展成为“四者”的政治联盟。这一性质的根本变化,使得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任务、工作方式方法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适应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我们突出强调:在大陆范围内,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奋斗目标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大陆范围外,拥护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凡此,都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鲜明主题,强化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对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得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在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多种社会力量的大联合,发展成为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二、以“和”为特征的统一战线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都是统一战线范畴的重大关系。保持和促进五大关系的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突出强调“和谐”的思想理念,使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上,着力促进全社会的大和谐,进一步突出了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由此,统一战线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和谐”特色。“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团结联合”的思想主题,“同舟共济”的价值取向,“和谐共处”的目标追求,“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体谅包容”的博大胸怀,“平等协商”的工作方法,等等,成为统一战线和谐思想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统一战线更好地坚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更好地秉持平等相待、民主协调,更好地保持团结稳定、激发活力,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的基础上,促进了全社会的大和谐,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三、以“同”为特征的统一战线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元多样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新的统战对象大量涌现,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更加多样,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如何求同存异,如何增进一致性和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大课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同心”思想,强调思想上要同心同德,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上同心同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动上同心同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完成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做贡献。
“同心”思想的提出,不仅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一致,与爱国、和谐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而且包含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鲜明特点,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思想的最新发展。“同心”思想是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更高阶段,从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与行、再到倡导“同心”思想,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心”思想是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战线以求同存异缩小分歧,以协商交流增进共识,以多方共赢深化合作,以荣辱与共坚定信念,最终实现思想上、方向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心;“同心”思想是对统一战线结构体系的丰富发展,它确立了统一战线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差异性中实现一致性,最终达到“同心”这一更高境界,从而实现多元而不冲突,多样而不分散,多变而不偏离,凝聚起强大合力。
“同心”深刻反映了统一战线的本质,契合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是对前两个特征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统一战线实现的“同”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并不是提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的“清一色”、纯而又纯,不能简单理解为“整齐划一”,它是建立在“存异”基础上的重叠共识,是求同存异思想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是我们追求的“和而不同”所要表达的理想状态,也就是通过思想上的同心同德、目标上的同心同向、行动上的同心同行,协调政党、阶层、民族、宗教、海内外同胞等各种关系,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党同心、与人民群众同心,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同心”思想,坚持用“同心”思想引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不断增进政治共识,巩固一致性、包容多样性,使各种意见在统一共识基础上相互借鉴而不对立,各种诉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相互尊重而不冲突,始终保持统一战线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同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