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源自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

作者: 时间:2018-11-21 点击数:

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源自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我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够实现。这样的信心,源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治理与未来发展的内心认同。

从复杂系统演化与调控的角度,谈谈我对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三点认识与体会:

坚持目的与行为的统一

控制论认为,一个复杂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动态行为的演化往往会偏离其最初设定的目的,甚至会出现不稳定现象,这就需要有效的反馈机制来不断校正。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很复杂的“巨系统”,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这样一个政党,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上“强起来”的道路。特别是过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全面从严治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和一系列相应举措,也无不以人民为中心。相比之下,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乱象,凸显弊端。中共坚持不忘初心,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体系与反馈校正机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相信,中共能够破解“历史的周期率”,带领中国人民走好自己的道路。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泛的。然而,两者的结合并非轻而易举,更无法一蹴而就。中共早期,为了清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深刻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从毛泽东开始,党的指导理论与具体实践在密切结合中互相影响、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发展,并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重要成果。十九大报告提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这是坚持理论发展。创新,指导实践的体现。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共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认为,这都是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外人士能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原因。

坚持秩序与活力的统一

系统论认为:一个只有秩序而没有活力的系统是僵化的,只有活力而没有秩序的系统是混乱的;只有实现了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才能保障系统自身功能的涌现和进化;这种统一体现在复杂系统的不同层次与不同时空尺度上,往往通过激励与约束或正负反馈动态平衡的机制来实现。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如何保持中国社会这个复杂系统的秩序与活力,有一一系列重大而精辟的论述。特别是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论述,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增进共识的秩序与扩大团结范围的活力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中国社会复杂巨系统的发展中,中共执政党坚持宗旨与行为的统一,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能保证中国发展道路和策略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坚持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就能促进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蕴含的上述“三个统一”,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奠定了“四个自信”的认识基础。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