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关于培养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的思考

作者: 时间:2018-11-30 点击数: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级中共党委高度重视,在发现、培养、推荐、任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氛围不浓厚、成长路径不广阔、平台资源不丰富、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和作用发挥。

厘清认识,优化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环境

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培养推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既是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保证和具体体现,也是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基本职能的重要措施。

各级中共党委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上,要走出认识误区,破除陈腐观念,摒弃消极做法,积极营造党外人士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培养推荐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意义,宣传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关心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良好氛围。

锻炼培养,搭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平台

要认真研究和遵循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模式,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各种举措,打造更多的平台,让党外人士能够施展才华。如推荐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监督员,增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通过挂职锻炼,帮助积累领导经验等。在党外人士交流、轮岗及挂职等方面要有硬比例、硬规定,要给他们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要敢于安排重要岗位、分配重要工作,使他们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尽快成长。要加强对党外后备人才队伍的管理,坚持跟踪考察,做好动态管理,备用结合。进一步扩大推荐覆盖面,为党外代表人士涵养水源。

选贤荐能,拓宽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路径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实职安排力度,强化落实实职安排的数量和比例,要对各地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精神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的要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大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工作部门党外代表人士的配备力度,配备的数量和比例均要达到相关要求,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任用从“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变的模式,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尊重干部成长规律的同时,对党外代表人士要树立包容性成长的心态,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外后备代表人士,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社会举荐党外人才,广纳群贤,为更多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多方联动,形成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合力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重视,加强领导,组织、统战工作部门互相支持、通力合作,才能使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级中共党委要把培养推荐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政治责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召集,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和信息交流,共同研究制定推荐计划,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的科学评价推荐体系,发掘人才;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动员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部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民主推荐工作,建立党外人士信息网络,全面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表现情况;组织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士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大盘子,加强经常性考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与进步;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中共党委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相关民主党派要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推荐、任用和合作共事、发挥作用等各个环节,做到前后衔接, 环环相扣、各负其责,协作配合、运转顺畅,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

    (孙 芳:作者系民进安徽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理事,民进芜湖市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