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体现我国制度优势和特点、坚定制度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基础、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制度自信。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来源于中国人民上百年来对政治发展道路的持续探索,来源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合法性、价值正当性、现实优越性、文化传承性。
一、制度自信来源于新型政党制度深厚的历史基础
新型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在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历经劫难、屡次试错之后才找到的一条正确新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只能依靠新的政治力量以新的革命理论为中国指引一条新的道路。经过反复比较、借鉴和探索,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革命征程中,共产党人不仅确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且通过执行正确的联盟政策,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倡导建立包括各阶级、阶层、政党、政团等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建设、政权建设、制度建设的创造性实践和深刻总结;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这一制度选择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并经过实践检验,符合中国实际,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是当代中国人民制度自信的历史根源和合法性基础。
二、制度自信来源于新型政党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正当性
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人民主体地位思想。这两大精神特质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制度自信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支撑。
新型政党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体现了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从协商建国、民主建政,到重大建设、深化改革,再到精准扶贫、基层治理,以新型政党制度为制度支撑的协商民主能够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为目标指向和价值皈依,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民性。新型政党制度遵循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本原则,通过协商反映全社会意愿、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范围的共识,确保了制度的广泛性和参与性,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三、制度自信来源于新型政党制度优越的制度效应
评判一种政党制度的优劣,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民主政治有序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执政与参政相结合、领导与被领导相统一的政权运作方式,形成了全新的和谐共生的合作性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融合了不同政党制度的稳定性、监督性等优点,又体现了自身的主导性、包容性特点,已经内化为中国体制的力量,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超越了传统政党的竞争共存关系,形成了基于共同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的、牢不可破的政党命运共同体,为务实、高效的国家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40年,新型政党制度通过自身不断变革创新,既摒弃和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一党执政、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又避免了资本主义多党恶性竞争、议而不决、效率低下的弊端;这一制度是“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统一、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民主决策与高效执行的统一。” 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通过广泛、多元、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而且促进了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从而真正成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有效化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的多种矛盾、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达到政治、社会、制度和利益整合的效能。
可以说, 以“高效、稳定、有序”为特征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出的制度效应举世瞩目。新型政党制度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突出绩效和独特魅力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成功典范,也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无论是从历史纵向还是从现实横向来看,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出的制度效能,散发出的蓬勃生机,为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
四、制度自信来源于新型政党制度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文化滋养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土壤之中,有着其独特的内在文化根基、时代价值,彰显了政党制度的民族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贵和尚中、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将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一元性与多党派合作的结构多元性,有机融合于多党合作制度之中,体现出这一制度巨大的包容性、广泛性、平衡性。“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包容文化构成了多党合作制度的“根”与“魂”,从而使这一政党制度历经风雨而历久弥新,在世界政党制度之林日益展现出自身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这一制度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制度文明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