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各级各类学校是开展教育的主阵地,要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坚持政治引领。各级各类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强理论政策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国家统编教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实践活动。要把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抓手、见实效。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教育宣传;组织报告团宣讲先进典型事迹;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让各族师生谈变化、谈感受、谈体会,通过今昔对比看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同时,要积极整合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资源,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学校向社会延伸提供载体。
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常抓不懈的领导责任机制,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尤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全面领导,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各部门分工合作,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做好保障工作。要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选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典型,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督查评估,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类考核机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