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时间:2021-11-16 点击数: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增进共同性、增加认同度、增强凝聚力,必须驰而不息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向心力”。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的记忆、根基和血脉。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从“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度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使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唱好“凝心曲”。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的精神根脉、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坚决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连心桥”。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画好“同心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作者系中央政法委政策研究局处长,挂职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副旗长)

(来源:中国民族报)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