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时间:2022-05-17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方针,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认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价值基础。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依靠各民族共存共荣、共建共享。只有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才能真正增强。

从历史上看,美好生活、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追求的愿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独贵独富,君子耻之”“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这些“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幸福安康的渴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压迫欺凌和剥削奴役的黑暗时刻,各族人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致力于民生建设,在充分考虑民族差异、区域差异的情况下,时刻瞄准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等切身利益问题,综合运用多元治理、对口帮扶支援、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等科学有力举措,帮助各民族在扎扎实实的发展中享受实实在在的成果,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中,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员的满足感、荣誉感、归属感不断提升,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团结奋斗,互帮互助,互相带动,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决议》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更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历史上看,“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种家国同构、德行教化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底。回首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党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的过程中,建设共有的物质家园和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并重,在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特别重视精神生活富裕。

立足新时代,共同富裕涵盖了各族人民的多元化需求,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最深切的期盼,但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需要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国际形势依旧错综复杂,这些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锻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巩固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族人民更加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决议》指出,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激活各族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使中华民族成为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各民族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大家庭,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无论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强盛还是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各民族一贯在民族危机、共御外侮中团结求存,也为谋求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和衷共济,各民族的具体利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早已浑然一体,民族复兴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使命和前途命运。“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观点也表明,要认识到民众的集体力量,通过爱民、利民等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竭力凝聚各个民族,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明确的实践方式。为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促进共同富裕,更好地激活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进一步焕发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复兴,也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各个民族共同的复兴。因而,促进各个民族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共同富裕,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族群众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富裕,“五个认同”将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拥有更坚韧的精神连接,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当中,以促进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来源:光明日报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