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暖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积极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故事本身就呈现出多元一体且团结进步的历史脉络,其中的复杂性、动态性、辩证性显然超越单一的民族国家叙事。然而,当下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话语往往无法与其应具有的整体性和历史性相匹配,多流于简单化、表浅化,乃至偏见化。因此,要提升对内和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能力,以丰富的内涵和精准化的方式,处理好面向不同舆论场的介绍、阐释和回应,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营造良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将“四个共同”拓展为“五个共同”,强调“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指明了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必须坚守的正确立场。从“四个共同”到“五个共同”,突出了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核心、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进一步从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历史大势中抓住了主脉,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标定了更为关键的价值之锚。团结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基因,是“大一统”传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团结既是意识和情感层面的,也是物质和理性层面的。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这样的巨变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实践。追求进步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兴盛的不竭源泉。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渐牢固,更为深沉的文化、价值、情感力量日益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持久推动力。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需要特别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要甄别不同舆论场、不同媒介的特征,以精准的内容投放匹配多元、分化、流动的国内外传播环境,不断提升民族议题的体系化传播能力。
聚焦融通议题。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然而,长期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大多数移民社会往往将多元文化放置在两个视野中进行理解,一个是社区层面的文化融合和隔离,另一个是对原住民和少数族群的权利保护。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往往将一体曲解为同化,误解乃至污蔑抹黑中国的民族政策。因此,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需要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讲清楚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聚焦互嵌议题。中华各民族经济相依、互嵌式发展,其中凸显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等理念,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重要资源。面向国内,要大力宣传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参与强国建设、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人民幸福的集体性努力,并依托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禀赋,不断丰富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叙事。面向国际,要讲清楚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各民族已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感等方面的长期互动,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与大多数移民社会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族群分化格局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聚焦发展议题。不断挖掘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故事,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注重遴选以下两类故事类型,分别向国际社会的不同区域进行讲述。一是面向西方发达国家,更多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面所带来的治理效能提升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以及如何运用新兴数字技术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二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脱贫经验,更多讲述国家如何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来增加各族人民福祉,以及各民族如何在国家建设中形成广泛共识。
聚焦共同繁荣议题。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往往被偏见化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全然不去考虑中华民族形成的漫长历史和多元一体格局,以及社会个体在这一进程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无疑与大多数西方社会自身的极端分化和不可能实现共同繁荣的判断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应在持续凸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同时,着重将共同富裕、共同认知、共同情感的事实推向前台。与此同时,应不断提升对国际社会族群分化、隔离、冲突的分析能力,及对其导致的无法共同应对发展、环境、生态、健康、社会认同等危机的批评能力。
总而言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应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元叙事,针对不同议题、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发展精准的舆论分析能力、内容投放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话语博弈能力,以提升知外能力为抓手,不断打造融通中外的民族议题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体系,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