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更加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一心、携手并进,政治上更加团结统一,经济上更加共富共享,文化上更加创新交融,社会上更加互嵌共融,生态文明上更加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越是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越是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征程上,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各方面各领域全过程,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族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解决好发展问题,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持续涵养文化认同。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瑰宝,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研究和阐释,精心提炼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核等,与现代生活方式、审美追求以及时代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传播手段,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推广传播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开辟新渠道,让文化传播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涵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各族人民心中闪亮。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加强民族精神宣传教育,做好国民教育,推动中华民族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作为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课程;融入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激励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牢不可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全方位提升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各族群众的心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国式现代化行进到了关键一程,必须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