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 从关注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开始
范秀梅 郑州大学 第二附属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快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它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快乐教学已日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日渐成为家长最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作为学校教育主渠道的教学应如何实施愉快教学,也日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愉快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一般而言,学生情绪的好坏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成正比。如果学生的情绪好,愿意学习,其大脑皮层就处于兴奋状态,脑子就灵活,应变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就越强。相反,如果学生情绪不好,学习环境单调乏味,就没有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压力,特别是沉重的学习压力,精神受压抑,思想有负担,就会产生心理成长延迟现象,从而使脑子迟钝、思路堵塞,影响吸收知识和信息,更谈不上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了。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喜爱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只有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才会使之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实施快乐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显然快乐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受教育者是学生。在学生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不是能够快乐地去教学,起着关键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老师不快乐、存在诸多心理疾病,她会采取一种不良的情绪教学,甚至会把这种情绪宣泄到教学对象中,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
据报载:2013年1月下旬,郑州市立才实验学校一女教师踢伤该校一名7岁学生下体,造成轻伤; 2013年1月,安徽肥东某中学,一女老师因学生顶嘴,将学生耳膜打穿孔;2012年12月,浙江温岭某幼儿园女老师长期虐待儿童……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屡屡见诸报端。而我们不禁要问,一直以来以知书达理、为人师表形象示人的培育桃李的园丁怎么就变成了辣手摧花的“魔鬼”?表面上看似乎是当事者自身的职业素质败坏和道德沦丧,但是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发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女教师道德素质的“败坏”和“沦丧”? 从种种体罚虐待学生的手段上看,女教师对学生的施暴行为是一种受压抑情绪的宣泄,当承受不了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后,便将种种不满化作暴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另外目前女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占比偏高,由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城市女教师中,小学阶段教师比例最高为79.39%,高中阶段城市女教师约为53.16%。可以说,在中小学阶段,女教师不止占半边天,而是一多半天了。因此,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女教师,认为加强女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仅仅只是停留在笼统的表面上,而应当重视教师这一职业的心理问题研究,做好女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心理调节。关注、维护和改善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对于维护女教师权益,提高女教师工作效率,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意义重大。
一、关注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小学女教师的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女教师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她们的躯体性疾病会给她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她们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她们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身体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免疫能力,使她们能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身体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理疾病。
(二)有利于中小学女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老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当前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危害
据报道:2005年初,广州中医药大学九三支社对广州市天河区650名女教师进行了身心健康调研,发现一半以上女教师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14%的女教师有严重焦虑症状,55%的有心理抑郁症状,有50%女教师渴望接受心理辅导。
2009年苏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数据表明,苏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有44.82%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有35.48%,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有8.15%,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有1.19%。
2010年一项全国范围的教师心理调查显示,30%至40%的教师经常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而其中,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2011年 5月,北京朝阳区教委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中小学女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
从各种调查资料中可见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这种日益严重的心理致使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并由此产生诸多危害。比如:
(一)工作中易焦虑不安,处处被动、缺乏热情。把教师职业只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实行的往往是“滞后教育”,等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还有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利用职权,让家长为自己谋私利。
(二)工作中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管得过多、过杂,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将学生的一切言行举止都纳入自己的管教范围。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三)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 有的女教师存在自私、妒忌、固执、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个性,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家长一味指责,随意训斥,认为他们没有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
三、中小学女教师心理不健康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要求和收入待遇不成比例,教师压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术知识、精湛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足以表率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有既严厉又和蔼的教育态度,更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社会对教师的这种高要求使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减负要求与家长学校期望的高升学率发生矛盾,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平衡点,导致他们的付出与教育效果有差距,使得他们没有成就感,产生了心理问题。另外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回报相对较低,尽管教师的收入较过去有了相应提高,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高,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职称评定竞争激烈也造成中小学女教师身心压力很大。
(二)女教师工作繁杂,压力大。中小学女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其中大量工作是要靠业余时间去做,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考试,参加学科知识竞赛,学校还强调要提高升学率。在国家素质教育有关政策下达后,教师又面临新的挑战。在节假日,教师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参加计算机、英语考试,要不断接受课程考核,要纠正自己的普通话,还要学习制作课件的方法。减负后,教师却增加负担,即要在有限的时间加大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么多的压力下,教师为了维护强烈的自尊,为了在职业生涯中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随着时代的进步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既要有精深高超的教学技能又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梦想中的良师益友。这些只有在休息时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才能去自学。可是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能静下心来学习,教师的工作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耗费心血多,造成教师身心疲乏,产生职业倦怠,无心教学,每天都过着呆板单调的生活和一成不变的工作,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挫折耐受力降低,一旦失败就容易灰心丧气,不思进取,会使教师表现出过度的紧张、焦虑、烦恼、忧郁、失望、悲观等心理失衡状态。
(三)女教师是家务劳动的重要承担者。就表面来看,中小学女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开始冲破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束缚,具有比较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实际上多数女教师还是恪守传统社会观念的性别行为规范,除了完成自己的学校教育工作,还要负担起照顾丈夫、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委员会等组织2011年2月发布的“上海学校女性人才的研究与对策”中显示家庭中主要由妻子做家务的占了66.1%,主要由丈夫做家务的占11.4%。应付琐碎繁杂的家务使得女教师的压力很大。
(四)不能客观地认知自我,导致心理上不平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从事的工作的认识。不正确的认知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扰,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认识不清楚,缺乏心理保健,有了心理问题也不会排解,只会一味地压抑。这种情况女教师显得突出,女教师既要顾家又要追求事业,她们心理上比较敏感,对自我评价不高,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导致心理不平衡。
四、怎样维护和改善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全社会应该给与中小学女教师更多关爱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她们作为社会人,其影响比一般人更加广泛和深刻,同时她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营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加大宣传和政策力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教师心理健康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支持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建议职业自豪感,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改革教育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唯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它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给教师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化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彻底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另外,适当提高她们的待遇,给予她们应有的期望和尊重,对其所面临的困难,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让她们以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二)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关注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
1、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每个教师不仅需要政治上、物质上的关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学校管理要真正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加强与广大女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在制度上,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对教师关注的评优、晋职等敏感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校领导应建立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以多种激励方式让教师能享受到成功感、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归属感。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和胜任工作,给教师提供表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校领导在在职权范围内要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如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控制大班额,减轻班主任工作任务。给所有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活动等。尤其要减少教师的文案工作,校长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对于无价值的或价值不高的文字材料应坚决去除。争取让教师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做更有效的工作。鼓励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要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案设计及环境创设的材料,让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轻松工作的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心理健康讲座。使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专人负责教师心理问题,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工作上也要给与照顾。对有心理需求的教师开展咨询,直接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帮助教师坦然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疏通心结。帮助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帮助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邀请专家讲课,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3、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
适当的压力可以转换为动力,促进女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压力过度也会造成情绪紧张,心理失衡。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倡导女教师们课间锻炼、冬季锻炼,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女教师健身的积极性。此外, 定期开展旅游、度假等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活动。让女教师们在新鲜的空气中、欣赏悦目的景色、倾听大自然的呼吸,释放紧张的压力。
(三)中小学女教师自身要自我调适,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1、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中小学女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但不能自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不自卑。努力的发扬长处,并及时克服改正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我。
2、重视交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领导关系、同事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家人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在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注意交流和沟通,尽量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关爱别人,“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尺一丈”。许多简单而朴实的谚语都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的秘诀和方法。
3、采取积极的应对压力的模式,放松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要经常地给自己减压。有些女教师会在周末爬爬山、逛逛街,以此彻底地放松自己,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松弛紧张情绪的方式。有的则在业余生活中,多听听音乐、学学画画等健康的有益业余爱好活动来舒缓工作的压力,排解不良的情绪。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快乐教学的今天,我们应该关注施教者的快乐,应该关注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调适和积极预防等措施,从而推进校园发展,共建和谐校园,让中小学女教师能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中小学女教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