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彩绿邂逅科技白,当显微镜下分子重组的呢喃遇见兵营中嘹亮的口号,迷彩服褪去,战斗服未解,一场卫国铸剑的青春史诗在军营和实验室接力上演。2025级研究生孙景可、苏杭、朱耿豪和赵宇璐完成了从军人到研究生的转变,拿起钢枪,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排头兵;穿上白大褂,他们是大国重器的铸锋人。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与价值实现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同频共振的坚定决心。
孙景可:从保卫国到建设国

孙景可在部队获得优秀新兵和四有军人等荣誉称号,并记嘉奖一次;复学后,他获奖学金、优秀教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他说:“两年时光是我毕生最珍贵的财富,更是指引我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部队的教育让我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更深入,也更深刻体会到了‘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意义;从‘象牙塔’到练兵场,我学会了不仅要脑子想,更要肩膀扛。曾经保卫国,如今建设国,战场变了,但冲锋的姿态没变。作为郑州大学的研究生,我将继续发扬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志读博,立志扎根关键金属领域发光放热!”
苏杭:军旅为炬,照亮学术路

苏杭在服役期间获评“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回到校园后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并获评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2024年省级“挑战杯”铜奖等。他说“凭借着从军营学习的优良品质,我成功迈向研究生阶段,我将继续以军旅荣光为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带着军营赋予的勇气与毅力深耕学术领域,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回馈社会,让军人的精神底色在知识的沃土上持续绽放光芒。”
朱耿豪:严谨细致,向党靠拢

朱耿豪在服役期间,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及战备训练嘉奖。再回到学校后他也不改严谨细致的本色,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目标“在思想上时刻跟党走.顺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紧紧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身,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学习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潜心钻研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虚心向导师,师兄师姐请教,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生活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雷厉风行,与人相处应彰显大度与友善。做一个意志品质极好,心理素质很高,执行力很强的学生。”
赵宇璐:从遗憾中崛起,以战士之志赴学术之约

赵宇璐在部队参加军考时,以几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的遗憾。退伍后,他选择将这份不甘转化为考研路上的动力。从专业知识的重新积累,到英语能力的逐个突破,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是迷彩精神的延续。作为课题组的新成员,他既向往在专业领域追赶前辈,更渴望通过踏实钻研,成为让导师放心、让团队信赖的研究者。同时,他也立志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军旅中凝聚的信念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实际行动。从军考考场到考研战场,从几分之差的遗憾到郑大研一的崭新起点,部队教给他的坚持与热爱,始终是他最坚实的人生底色。在科研道路上,他会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以战士之志,赴学术之约。

他们是身兼战士与学者的“双料尖兵”,是铸就科技长城坚固的铆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材料学院的学子们将“不怕苦,不怕死”地精神熔铸成科研战场上不竭的引擎,在材料的微观之地发起冲锋,在无声的战场上捍卫科技命脉,在原子的排列中“听惊雷”,在电镜的方寸中“铸辉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