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祭英烈,薪火相传铸忠魂。4月4日,郑州大学师生以“赓续红色血脉,守护文化根基”为主题,在郑州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校党委副书记王利国出席活动并接受央视采访;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保营,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民武装部有关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退伍大学生士兵、国旗护卫队队员等共400余人参加活动。“央视新闻”现场直播,浏览量达110余万次。活动由郑州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组织开展。
早晨6:00,三个校区的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迷彩服,精神抖擞——这支传承二十余载的钢铁队伍,肩负着护卫国旗的神圣使命,承载着郑大学子的敬意与追思,高举旗帜,列队整齐,再次向丹青路方向前进。一路上,同学们用歌声缅怀先烈,用步履坚定信仰,展现出郑大学子能吃苦、肯担当的优秀品质,漫长征途成为熔铸家国情怀的移动思政课堂。
历经4个多小时跋涉,队伍抵达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10:50,师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祭扫仪式。国旗护卫队礼兵缓步敬献花篮,红底金字缎带上“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熠熠生辉。全体师生列队鞠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举起右手庄重宣誓:“继承先烈遗志,续写时代华章!”誓言响彻云霄,激荡起赓续薪火的磅礴力量。
11:30,师生向嵇文甫先生敬献花篮,驻足凝视,向嵇文甫墓碑三鞠躬,表达了郑大师生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2025年是郑州大学办学97周年,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先生诞辰130周年。嵇文甫先生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和哲学的学者之一,被誉为“河南学术界一面伟大的旗帜”,为郑州大学的创立、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永福教授现场以“嵩生岳甫·以文化人”为主题,诠释嵇文甫先生精神的时代价值,带领师生穿过苍翠松柏的历史年轮,回溯郑大百年办学初心,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让百年教育传承在新时代再续辉煌。
下午,周荣方教授在中原英烈纪念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开篇,带领师生与革命先辈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她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焦裕禄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解码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激励师生发扬光荣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以前觉得英雄很远,今天才发现精神脊梁就在我们血脉里。”“焦裕禄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同学们纷纷感慨,并在10米红色条幅上书写强国誓言,表达郑大人传承红色基因、接力强国使命的坚定决心。
王利国在活动现场接受采访时指出,20余年来,郑大国旗护卫队坚持每年组织400余名队员徒步参与清明祭扫,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淬炼精神品格,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创新范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沉浸式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国防教育、校史传承和党史学习,更显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体现了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现实的生动实践。学校将持续深化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通过构建校军地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实践—理论—内化”育人闭环,引导青年学生将革命薪火与百年郑大精神熔铸为“求是 担当”的青春实践,用铿锵足音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召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2025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此次活动,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国防思政育人品牌的重要行动。活动通过徒步淬炼、致敬先烈、文脉寻根、英雄铸魂,凝聚红色育人、国防育人、校史育人、党史育人合力,助力学校构建立体“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能,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实践支撑。(胡军威 蒋宗轩 王展颜 武子旭 韦颖祺 摄影)
郑州大学师生赴郑州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王利国在活动现场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
郑永福教授诠释嵇文甫先生精神的时代价值
周荣方教授讲述英烈事迹
步履坚定铿锵前行
到达郑州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