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 ★
★ 健康“心”征程 ★
“ ‘疫’路阳光 我们在一起 ”抗击疫情系列讲座回顾 第二期第6讲
10月27日晚,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莹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主题为“压力让我们更‘聪明’-学习如何应对”的线上讲座。
疫情等各类生活事件虽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压力,但压力有时会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动机源。那么,压力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当我们觉得压力太大时,又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从而得到有效缓解呢?让我们一起开启关于“压力”的科学之旅,学习如何科学应对压力吧!
“压力”对我们的影响
1.压力带来焦虑或抑郁情绪
焦虑的典型表现: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抑郁的典型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退。
2.压力影响认知能力
非压力状态下,前额叶发挥“总指挥官”的作用,个体能较好地控制思维、情绪和行为,做出合理的外在行为表现;
压力状态下,以杏仁核为代表的管控情绪的脑区被激活,前额叶不能再很好的发挥作用,个体对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力变差。
3.压力促使皮质醇产生
皮质醇是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激活可以使身体处于一种觉醒状态。但是皮质醇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影响情绪,甚至生理健康,例如失眠、脱发和局部脂肪堆积等。
“压力”对我们的作用
1.坏事≠压力
压力不只有坏的一面。面对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或者愿望,我们对这件事的期望越大,所感知的压力也会越大,因此,在有压力的时候,换个角度想,或许是即将“好事临头”。
2.有压力≠没动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水平的生理唤醒,这样的生理唤醒需要一定的压力引起。适当的压力,对于完成任务而言是有益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压力≠变“笨”
对压力事件的处理需要动用更多的逻辑思维和应对能力。这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个体的整体认知水平,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因此,一定程度的压力会让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考虑问题。
“压力”太大怎么办?
1.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和大脑的神经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正念冥想一段时间后,前额叶和海马体的激活程度会增加,从而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加稳定的情绪状态,可以做更理性的判断。除此之外,正念冥想还是平复情绪、缓解焦虑和抵抗压力很好的措施和方法。
2. 积极暗示
巴纳姆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因此,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大脑和身体接收到正向的信号,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慢跑30分钟
让身体动起来。运动不仅仅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也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式。
4. 手指运动
假设每个指头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大拇指:战胜焦虑,食指:抵御恐惧,中指:战胜愤怒,无名指:消除悲伤,小拇指,梳理自尊自信),紧紧地握住每个指头十秒钟,在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握住的手指,感受手指被握住的力量。做完之后,再来感受自己的情绪。
最后,李莹老师用下面两句话结束了本次讲座:
“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时间之书》(余世存)
李莹老师的讲座,精彩不断,响应热烈,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0,累计点赞近4000。听完讲座之后,大家对“压力”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吗?有学习到一些应对压力的方式吗?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