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图书馆学
专业代码:120501
2. 专业简介
图书馆学硕士点是1998年第七批审批通过的。目前,图书馆学硕士点导师梯队合理,研究队伍较强,研究成果丰富。图书馆学硕士点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教授3人、研究馆员2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馆员1人。其中王国强教授、白华教授、张怀涛研究馆员等都是国内知名学者。图书馆学硕士点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奖多项。
3.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图书馆管理技术,能够在各级各类图书文献部门从事文献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对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4. 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年。
修业年限说明: 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为1-2年。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毕业条件,经本人申请、导师和院系同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申请学位。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延期一年毕业。
5.研究方向
01信息咨询
02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03信息资源数字化
04知识组织
6. 课程设置
 
 
  
   |  |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 专业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9951002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 995100104 | 英语 | 80 | 4 | 1 | 
  
   | 公共基础课 | 995300602 | 信息资源检索 | 36 | 2 | 1 | 
  
   |  |  |  |  |  |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045500103 | 文献学研究 | 54 | 3 | 1 | 
  
   | 045500203 | 数字图书馆研究 | 54 | 3 | 1 | 
  
   | 045500303 | 中外信息咨询研究 | 54 | 3 | 2 | 
  
   | 045500403 | 信息组织研究 | 54 | 3 | 3 | 
  
   | 045500502 | 国外图书馆学研究 | 36 | 2 | 1 | 
  
   | 学术活动 | 995400201 |  |  | 1 |  | 
  
   | 实践环节 | 995400101 |  |  | 1 |  |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045600103 |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 54 | 3 | 2 | 
  
   | 045600202 | 信息数字化理论与技术 | 36 | 2 | 2 | 
  
   | 045600302 | 情报检索语言研究 | 36 | 2 | 1 | 
  
   | 045600402 | 文献整理的思想与方法 | 36 | 2 | 3 | 
  
   | 045600502 | 竞争情报 | 36 | 2 | 1 | 
  
   | 045600602 | 图书馆学经典选读 | 36 | 2 | 2 | 
  
   | 045600702 | 专业英语 | 36 | 2 | 2 | 
  
   | 045600802 | 社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36 | 2 | 3 | 
  
   | 045600902 |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 | 36 | 2 | 2 | 
  
   | 045601002 | 网络数据库研究 | 36 | 2 | 3 | 
  
   | 045500703 | 知识管理 | 54 | 3 | 2 | 
  
   | 补修课程 | 045700101 | 图书馆学概论 | 72 | 1 |  | 
  
   | 045700201 | 图书馆事业史 | 72 | 1 |  | 
  
   | 045700301 | 文献学概论 | 72 | 1 |  | 
  
   | 045700401 | 信息组织 | 72 | 1 |  | 
  
   | 045700501 | 社科文献咨询与检索 | 72 | 1 |  | 
  
   | 045700601 | 数字图书馆原理 | 72 | 1 |  | 
  
   | 公共选修课 | 99520020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7. 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 课程学分 | 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环节 | ≥32学分 | 
  
   | 论文研究 | 开题报告2学分 | 18学分 | 
  
   | 中期考核2学分 | 
  
   | 预答辩2学分 | 
  
   | 学位论文12学分 | 
 
 
每位硕士生应修满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5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2学分,论文研究18学分。
课程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学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16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
论文研究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预答辩2学分,学位论文12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者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学分,且≤4学分。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根据专业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导师应为每位研究生指定7-8门专业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组成。学位课程一经确定不得修改。学位课程成绩≥75分获得相应学分,其它课程成绩≥60分获得相应学分。
8. 学位论文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应有计划地学习、阅读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做出文献综述和选题论证报告,经导师同意,确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的前二周内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由系里统一组织,各专业导师组共同指导。开题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论文名称、选题意义、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之处、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论文大纲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 4 学期末进行。在院里统一组织下,由导师负责对学位论文工作进展速度和质量进行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及校内外专家(至少1名校外专家)评阅通过方可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原则上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要有1篇学术论文在带CN刊号的学术刊物上以郑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独著或与导师合作发表。
9. 培养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施行严格的筛选制度,确保培养质量。
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包括进行教学实践(包括给本科生讲课、习题课辅导、指导毕业论文)等。学术活动内容包括承接校内外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讨论班、学术调研、学术咨询和服务,举办学术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