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数字出版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协办的“第三届面向信息资源管理的开放科学研讨会”在我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AI重塑的开放出版与开源服务”为主题,共同探讨开放科学高质量发展路径。

第三届面向信息资源管理的开放科学研讨会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40余家单位的70余位代表参会。

40余家单位的70余位代表参会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戴国强致辞。他表示开放科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意义。希望专委会成为交流思想、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推动开放科学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地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戴国强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致辞。他指出,学会长期推动科技期刊和科技事业发展,当前AI深刻重塑开放科学生态,本届研讨会能为开放科学发展注入新动能。学会未来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学术活动、促进跨界合作,期待与同行共建开放高效可信的知识传播新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致辞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杨瑞仙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正在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学院40年发展历程。她表示开放科学作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命题与发展机遇,期待通过大家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共同推动开放科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杨瑞仙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雨露致辞。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科研活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据成为科研的核心生产要素,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常态。而开放科学,正是适配这一变革的关键引擎。开放科学是AI时代科研效率与质量的“倍增器”,更是我们在全球创新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支点。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雨露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广建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广建主持开幕式
之后,举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委会委员聘书颁发仪式。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委会委员聘书颁发仪式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围绕“开放科学政策议题与科研评价改革方向”、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如花围绕“AI重塑开放出版背景下的图书馆作为”、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大数据平台与信息部部长卢春江围绕“关于创新情报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运营的初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段尧清围绕“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利用的区城差异与演化研究”、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任崔辰州围绕“开放的星空与天文资源的开放式管理共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大计算社会科学与融媒体研究所所长褚建勋围绕“面向AI时代的开放科学与学术发表革命”、马来亚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系主任A. Noorhidawati围绕“Diamond Open Access: Equity-Driven Publishing”、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期刊运营部学术经理侯修洲围绕“SciEngine平台开放获取出版实践与中国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COAJ)进展”分别作主题报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朱庆华、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瑞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中心主任任慧玲、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黄金霞分别主持以上报告。


多位学者分享研究主题

朱庆华 赵瑞雪 任慧玲 黄金霞主持以上报告
在优秀论文交流环节,论文作者依次分享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开放科学政策框架构建、混合期刊开放获取论文优势分析、“逆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科学政策应对等关键领域,引发参会者热烈讨论。同时,开放科学Seminar围绕数据制度比较、开放科学学术影响、同行评议、OA动态调适、撤稿治理、科学与AI数据迁移治理、生成式AI政策、基于BERTopic模型的用户需求与学术论文主题演化等多领域,多位学者开展了相应研究。




论文作者分享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AI时代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思想碰撞,对于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促进了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开放科学事业的持续推进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