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学科及研究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健康信息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统计学等相关专业。
二、招聘岗位及支持条件
1、学科特聘教授
学科特聘教授包括学科首席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骨干、青年拔尖4个类型。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海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副教授,学术水平与以上人才相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均可申报,具体条件可“一人一议”。
Ø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身体健康,具备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3)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副教授及学术水平相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均可申报;
(4)青年拔尖人才申报人年龄要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申报人原则上不超过36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报人原则上不超过43周岁;
(5)业绩突出的博士后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学科特聘教授岗位。
Ø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平台建设费;
(2)协助组建卓越的科研团队、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事业发展平台;
(3)提供安家费,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4)符合条件的特聘教授可安置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5)依托学校申报并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可享受国家资助、河南省资助(1:1匹配国家支持经费额度)、学校经费叠加支持。
✿学科骨干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教授职称;
2.岗位年薪50-70万元(海优70万+);
3.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10万元/年;
4.充足的科研支持经费,其中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90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学校为海优额外提供科研平台建设经费不低于700万元;
5.生活补贴不低于20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6.额外为海优(首个聘期)提供博士生招生指标3个;
7.协助组建科研团队,团队进人指标不受校内二级单位引进指标限制;
8.支持不限额招收博士后,基本人员经费由学校全额保障。
9.可为海优配偶安置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拔尖人才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岗位年薪40万元+;
3.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4.科研配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少于100万元,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少于30万元;
5.安家费50万元(税前);
6.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河南省相关人才项目。
2、青年教师
Ø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
3.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
5.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6.应聘者应满足相应的岗位业绩条件。
✿初聘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35万元(税前);
3.安家费30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30万元,人文社科类15万元。
✿初聘副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25万元(税前);
3.安家费20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20万元,人文社科类10万元。
✿助理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18万元(税前);
3.安家费12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科研项目费:自然科学类12万元,人文社科类6万元。
3、博士后
Ø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年龄原则上在32周岁以下;
3.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
5.身体健康,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
6.满足合作导师和科研团队提出的具体业务条件和要求。
Ø支持政策
1.执行工资+科研绩效+国家河南省拨款叠加发放;
2.执行专业技术九级工资;
3.科研绩效分为Ⅰ、Ⅱ、Ⅲ三个档次,Ⅰ档为税前20万元/年,Ⅱ档为税前10万元/年,Ⅲ档为税前6万元/年;
4.国家博新A类28万元、B类18万元、C类12万元三档发放,中原青年博新创新人才20万/年;
5.博士后专项科研项目经费:自然科学类4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2万元;
6.合作导师和二级用人单位还可根据求是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量补发绩效奖励,与学校待遇叠加;
7.提供博士后公寓,发放租房补贴。
三、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待遇
对毕业3年内(海外留学优秀人才毕业6年内)来郑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最长发放36个月;
对符合条件的博士毕业生,给予10万元首次购房补贴;
符合条件者须个人自行申请。
四、应聘方式
招聘采用邮件报名的方式,请应聘人员将本人详细简历发送至招聘单位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为“姓名+申请岗位”。
简历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习和工作经历、职称、职务情况;科研成果情况,包括已发表、出版的论文、论著情况,已结项或在研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13598406556 0371-67783069
邮箱:rczpxxgl@zzu.edu.cn
本招聘启事的个别条款可能会因人事政策的变动而略有调整,但我们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只会不断增强。本招聘信息长期有效,竭诚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希望与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图书馆学系,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1991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学系,1994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13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1个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档案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资源管理是河南省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占比70%;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具有博士后经历10人,具有海外经历14人。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河南省B类高层次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4人,河南省档案专业“十百千”人才工程优秀人才1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4人,郑州大学青年教学名师1人,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8人。
在教学方面,近年来学院共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立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6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大创项目5项。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6篇。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3篇。学院“爱益课堂”荣获第二届志交会全国金奖,微光志愿服务队荣获2020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组织。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余项,省级20余项,校级50余项。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将文化、数据、智能与行业相结合,作为有组织科研的着力点和聚焦点,目前在公共文化、古籍修复、中原文化数字化、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法规、档案治理、数据隐私、数据要素、数据治理、健康信息、信息计量、科学评价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特色,并产生一定影响力。学院拥有河南省“双一流”建设研究中心、河南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首届)和区域档案工作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基地;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数据治理与交易流通”。“十四五”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1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2项,博士后项目4项;获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位列全国本学科领域前列、全校文科前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近20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学院于2020年加入国际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成为iCaucus核心成员,近年来积极参加iConference和亚太地区组织的研讨会、院长论坛等。曾多次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张进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阮炼馆长等多名国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学院将积极落实学校“双千计划”和“走出去”战略,支持研究生出国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