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美国疾控中心(CDC)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发布最新建议:将接种乙肝疫苗的指定年龄范围扩大至19-59岁的成年人。≥60的老年人即使没有已知的乙肝感染风险因素,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这一调整表明,全人群均是乙肝病毒(HBV)易感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
根据2019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5%-6%,约有7000万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肝患者越有2000万-3000万例。
目前,我国乙肝防控的免疫规划策略是通过提高新生儿接种率减少新发感染。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以来,中国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率由近10%下降至2014年的0.32%,新生儿乙肝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加强了对乙型肝炎扩大筛查的推荐力度。提出“对一般人群均应该进行HBsAg筛查。《中国成人乙肝免疫预防技术指南》建议:所有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或接种史不详的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按20μg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以下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因需要持续进行血糖监测,具有更高的HBV感染风险。美国急性乙肝病例报告中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急性感染HBV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国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感染HBV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倍。
2.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
慢性HBV感染者家庭的乙肝感染风险是无感染家庭的6.8倍。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都会增加家庭内成员感染风险。有研究表明,中国23.2%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家庭中有2个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3.大学生
《中国成人乙肝免疫预防技术指南》把大学生群体列入高危人群。中国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群体的Meta分析表明,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大学新生易感比例高,其中41%的新生五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指标全部阴性(这与我校2023级学生乙肝表面抗体筛查结果基本一致),推测原因可能为大学生群体乙肝疫苗覆盖率低,或随时间推移,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或消失,导致疫苗效力减弱,较多学生由免疫状态转变为易感状态。
根据我国《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意见,对于从未接种/未全程接种或接种史不详的成人,建议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20μg的乙肝疫苗。
校医院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乙肝疫苗接种有关事项如下:
1.接种流程
①持有三个月内有效乙肝五项检查单+身份证→校医院二楼成人接种门诊(221房间)→登记接种
②无乙肝五项检查单→校医院四楼体检科开单(此项检查无需空腹)→检验科抽血检查→持检查结果+身份证→校医院二楼成人接种门诊(221房间)→登记接种
2.接种注意事项
①检查结果五项全阴需接种三针,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弱阳性,需补种一针。
②两周内接种过其他疫苗的,请延缓接种乙肝疫苗。
③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
3.以下情况均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①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该疫苗所含的抗生素过敏者;
②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③妊娠期妇女;或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