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应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刘海旺先生为我院师生做主题为“重大课题引领下的河南考古新发现与新成果”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陈朝云教授主持,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8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讲座伊始,刘先生以近年来河南重要考古发现为重点,讲述开展河南省开展考古调查、发掘的思路。他指出,随着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和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河南考古以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繁荣等重大课题为引领,将所有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分别纳入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演变、农业起源、早期文明化进程、城市起源与早期发展、都城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与聚落群分布、陵墓制度演变、陶瓷烧造技术、冶铜与冶铁技术、大运河形态等重要课题中开展,在探索和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分别以重要遗址阐述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大一统时期国家社会形态和隋唐宋时期国家繁荣与多彩生活等五个部分;为解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问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21年开始在平顶山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旧石器调查,发现了较多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尤其是鲁山仙人洞和汝州温泉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配合“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国家黄河文化公园”项目,河南考古主要在豫西北地区、河洛地区和南阳盆地开展了多的考古工作,重要遗址有安阳八里庄遗址,灵宝城烟遗址、北阳平遗址、渑池仰韶村遗址,洛阳苏羊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以及南阳黄山遗址、永城王庄遗址等。2022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启动,河南考古立足课题目标,主要对王城岗——瓦店遗址、二里头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等重点遗址重启考古发掘工作,并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注重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叶县余庄遗址、孟州禹寺遗址、淮阳时庄遗址、驻马店高明楼遗址、鲁山邓寨遗址等。同时注重国家形成和发展阶段的考古研究工作,开展了以郑州商城、安阳殷墟为中心的商代考古。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辛村遗址、郑韩故城。秦汉大一统时期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都城地区,发掘重要遗址有白草坡东汉陵园、南阳新莽铸币遗址等,另有泌阳东高庄等铸铁遗址。配合“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唐宋时期开展的考古工作有隋唐洛阳城、巩义洛口仓、安阳隋麴庆墓、鹤壁宋金遗址、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汝州张公巷汝官窑址和邓州团结路等遗址。
刘先生认为,今后很长时期的河南考古仍需要继续聚焦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黄河文化等主要研究方向,久久为功、坚持不懈,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阐释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模式、路径、历程提供更多的实证和新的认知。
最后,朱津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与会师生对刘海旺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