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中心动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兴涛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座

2025年03月20日 16:30  点击:[]

316日,应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魏兴涛先生为我院师生做主题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中原成就学术讲座。讲座由崔天兴副教授主持,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8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魏先生首先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百年历程,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包括1900年梁启超“文明古国说”的提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考古学诞生初期对中华文明研究的初步探索,50-80年代夏商王朝的探寻与中华文明要素的讨论,21世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开展与重大成果,2022年以来考古学百年新征程与文明探源研究的高质量推进。结合各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指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中原更是这项重大工程的主轴线。

魏先生结合近年来中原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将中原地区文明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裴李岗文化时期,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积基树本、培根铸魂、构缔渊源时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趋向性基础,引领构建早期中国文化圈雏形;第二阶段是仰韶文化中晚期,他认为,在中华民族记忆、认同的诸史前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只能是仰韶文化,尤其是中晚期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以及华夏民族之“华”族的形成关系密切,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母体文化、根文化;距今约4700-3800中原地区进入龙山时代,史前社会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动,中原地区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社会成员分化加剧,聚落集团间的冲突加剧,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变得普遍;夏文化研究是“考古中国”的重要课题,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叶县余庄遗址、新密古城寨、新密新砦、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等遗址具有进一步丰富了夏文化的内涵。

魏先生结合考古发现,对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进行总结,概括出各发展阶段的核心特征,即裴李岗文化为奠基阶段,仰韶时代社会开始分化、出现古国和文明社会,中原龙山时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加剧,二里头文化代表着成熟的文明形态国家诞生。他认为,中原地区的最初社会复杂化是渐进自发模式,这也是中原地区早期文明起源过程中最主要的进化模式;中原地区选择了以王权为主的发展模式,建构起的是王权型古国。同时在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中孕育了重视农桑、世俗务实、崇敬祖先、尊尚王权、重视族群和集体、轻觑神巫、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等独特的文化特质。

最后,崔天兴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与会师生对魏兴涛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