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和 男 1964年5月生,江苏泰州人,教授级高工,注册土木工程(岩土)师,郑州大学城市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东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黄淮学院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先后任原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学生政治辅导员,办公室副主任,化工部(郑州)基础工程研究检测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建筑公司副总经理、河南省建筑地基基础公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岩土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等职。
从事岩土工程技术理论与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研究28年来,在地基处理与路基后处理技术、基坑与边坡工程复合支护及装配化技术、根固桩与扩体桩技术、锚杆与微型桩技术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主持完成设计、施工与咨询项目超过1000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合作出版技术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3项,行业一等奖6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2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优秀论文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重要学术与技术贡献:
1、首创并发明了“根固桩与扩体桩”技术,系统研究了扩体桩桩土界面强度、荷载传递及作用机理,建立了原位测试成果进行根固混凝土桩承载力计算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基于应力路径原理和固结理论,发明了利用已填路堤作超载、能形成快速固结的软土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成套技术,具有工后沉降量小、稳定快的优点,可缩短路基工期30%节省造价20%以上。
3、开展了基坑工程复合支护与支护装配化技术研究,发明了排桩全黏结锚杆支护技术、盆式开挖短支撑技术、扩体预制桩支护与帷幕一体化、帷幕锚杆微扰动施工等一系列技术,在数百项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主要社会与学术职务: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施工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分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一、二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标委会委员
第一、二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标委会委员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筑工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筑工程)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
河南省建设科技协会副理事长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
主编的重要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4
地方标准《河南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41/138-2014
地方标准《河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41/139-201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根固混凝土桩技术规程》T/CCES 35-2022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孔内灌浆小直径混凝土桩技术规程》T/ASC22-2021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技术规程》
参编的重要标准:
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技术规范》(全文强制)GB55003-2021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406-2017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规范》JGJ476-2019
参加审查的重要标准:
国家标准《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GB/T51238-2018
国家标准《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GB/T51130-2016
国家标准《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GB 51254-2017
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JG/T197-2018
行业标准《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
行业标准《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JGJ/T394-2017
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鉴定标准》JGJ/T404-2018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规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劲扩桩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合作出版技术专著:
《根固桩与扩体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新型复合支护体系数值分析及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2016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2015
重要授权专利:
[1]周同和,胡东朝. 一种检测扩体桩强度的构件及检测方法CN113431105B
[2]周同和,李晴,高伟,宋进京,赵先鹏,张凯. 一种复合桩墙-锚杆结构CN217267499U
[3]周同和,李晴,高伟,宋进京,赵先鹏,张凯. 一种全长黏结预应力锚杆CN217027074U
[4]周同和,郜新军,郑华民,易凯,赵丁鑫,王松伟,丁书杰,尹奎,黎凯. 一种公路填方路基中钢波纹管涵填土施工方法CN112127226B
[5]周同和,刘松玉,杜广印,岳永建,闫建飞. 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H型钢振杆及其振杆装置CN215948145U
[6]张浩,何利超,董永生,周同和,张亚沛,罗成明. 一种中掘后注浆根固增强的引扩孔扩体桩CN215367226U
[7]高伟,周同和,彭戡,侯思强,宋进京,齐瑞文,王瑾瑾. 一种长螺旋喷射扩大头桩CN214738005U
[8]周同和,郜新军,郑华民,易凯,赵丁鑫,王松伟,丁书杰,尹奎,黎凯. 一种新型钢波纹涵管结构CN213296098U
[9]张浩,周同和,何利超,张亚沛,孙凯,徐钰棋. 一种可承压拉拔双向受力的组合截面桩CN212688929U
[10]胡东朝,高伟,周同和. 一种锁定锚杆检测支撑垫块及检测装置CN211665813U
[11]周同和,宋进京,高伟,岳永建. 一种取土喷射搅拌水泥土桩施工方法CN108589715B
[12]周同和,宋伟,王新玲,何炬辉. 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CN210177495U
[13]周同和,宋伟,王新玲,何炬辉. 一种含有混合配筋的新型混凝土桩CN210177496U
[14]周同和,高伟,宋进京. 一种抗拔复合管桩CN207998838U,2018-10-23.
[15]朱建新,周同和,张炳峰,朱峰,王峰,姚宏其. 静压组合桩机CN207812448U
[16]周同和. 一种排桩复合全粘结锚杆支护结构CN206646521U
[17]周同和,陈占鹏. 一种排桩锚拉水泥土桩连续墙支护结构CN206599785U
[18]周同和,陈占鹏. 一种微型桩锚杆支护结构CN206562613U
[19]周同和,陈占鹏. 一种盆式开挖钢结构水平支撑CN206562618U
[20]周同和. 一种上部扩大型水泥土复合桩CN206495202U
[21]周同和. 一种上、下部扩大型水泥土复合管桩CN206233232U
[22]周同和. 一种压力型PHA锚杆及其施工方法CN103924592B
[23]周同和. 一种下部扩大段压力型复合锚杆CN205329689U
[24]周同和. 一种下部扩大直径段复合基桩CN205259175U
[25]周同和. 一种PHA锚杆及其施工方法CN103911993B
[26]周同和,高伟,王伟玲. 一种箱型预应力混凝土桩及基坑支护装置CN204780890U
[27]周同和,高伟,王伟玲. 一种H型预制混凝土桩及基坑支护装置CN204780943U
[28]周同和,郭院成,时刚. 一种压力型PHA锚杆CN203834479U
[29]周同和. 一种PHA锚杆CN203808066U
[30]周同和. 一种投石压浆无砂砼小桩地基加固法CN1195130C
主要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
[1]周同和,高伟,齐瑞文,马伟召,李晴.深厚杂填土基坑工程抗剪强度现场试验及应用[J].建筑科学,2022,38(11):136-145.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22.11.018.
[2]郜新军,王剑博,张浩,段鹏辉,周同和,包建新.水泥砂浆扩体预制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OL].岩土工程学报:1-9[2022-12-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24.TU.20220812.1125.002.html
[3]张浩,刘维正,何利超,徐钰棋,周同和,张亚沛.引扩孔灌浆扩体预制桩竖向承载变形的简化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19(01):120-128.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10056.
[4]周同和,张浩,郭院成,张亚沛.扩体桩的作用机制与工程理论[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04):1117-1123+1136.
[5]李根红,何利超,张浩,马一凡,周同和.黄泛区长螺旋压灌法CFG桩施工力学问题分析[J].河南科学,2020,38(12):1944-1950.
[6]李永辉,孙利琴,郭院成,周同和.扩体抗拔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5):798-807.
[7]秦会来,周予启,黄茂松,周同和.基于上限理论的预留土支护基坑极限抗力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20,42(06):1101-1107.
[8]高文生,梅国雄,周同和,郑建国,李耀良,龚维明,孙宏伟,王涛.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06):97-121.DOI:10.15951/j.tmgcxb.2020.06.009.
[9]秦会来,周予启,周同和,李冬晓.预留土基坑支护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S1):9-12.
[10]周同和,郜新军,郭院成,孙轶斌.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40(10):3778-3782+3788.DOI:10.16285/j.rsm.2019.0201.
[11]周同和,郭院成,秦会来,高伟,李明宇.盆式开挖预留土墩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变形分析[J].建筑科学,2018,34(11):14-21.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8.11.003.
[12]申智勇,许豹,张浩,周同和.预应力混凝土桩身强度验算承载力的理论方法[J].河南科学,2018,36(10):1569-1574.
[13]李永辉,郭院成,周同和.不同后注浆类型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6):984-993.
[14]李永辉,朱翔,陈陆杰,周同和.基于试桩实测规律的大直径钻孔桩荷载传递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7,34(09):60-67+75.
[15]李永辉,朱翔,周同和.桩端后注浆对大直径灌注桩影响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37(S2):388-396.DOI:10.16285/j.rsm.2016.S2.050.
[16]陈占鹏,高伟,李永辉,周同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6,32(09):114-118+130.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6.09.020.
[17]陈占鹏,王澄基,高伟,周同和.预制变径节桩(PHB)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J].河南科学,2016,34(08):1252-1256.
[18]陈捷,周同和,王会龙.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抗拔系数试验分析[J].河南科学,2015,33(09):1592-1596.
[19]陈捷,周同和.桩锚支护土压力计算模型探讨与工程实测分析[J].建筑科学,2015,31(09):108-114.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5.09.020.
[20]秦会来,周同和,郭士博,郭院成.微型桩复合土钉墙坑底稳定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5,31(05):69-74.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5.05.013.
[21]秦会来,周同和,郭院成,杜超.土钉墙地基承载力问题探讨[J].岩土力学,2014,35(S2):393-397.DOI:10.16285/j.rsm.2014.s2.089.
[22]周同和,王非,赵宏,高广运.多桩型刚性承台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37(01):105-111.
[23]李根红,周同和,郭院成.排桩锚杆复合土钉作用机制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工程勘察,2014,42(01):31-35.
[24]郭院成,张景伟,周同和.竖向与水平复合荷载作用下后注浆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04):38-45.
[25]李根红,张海东,周同和,时刚.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工程意义[J].河南科学,2013,31(10):1686-1689.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3.10.022.
[26]龙晔君,冯虎,周同和.微型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分析[J].河南科学,2013,31(09):1442-1446.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3.09.025.
[27]郭院成,靳军伟,周同和,宋建学.桩侧桩端注浆超长桩侧摩阻力增长规律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2):277-281.
[28]闫富有,高伟,周同和,郭院成.微型桩-锚杆-土钉复合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33(06):107-111.
[29]梁远森,周同和.微型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试验分析[J].河南科学,2012,30(10):1503-1506.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2.10.019.
[30]王保军,周同和,郭院成.特殊条件下基坑支护侧向土压力与稳定性计算方法讨论[J].河南科学,2012,30(09):1271-1275.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2.09.007.
[31]王新玲,高会宗,周同和,杜琳.新型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42(08):64-68.DOI:10.13204/j.gyjz2012.08.020.
[32]郭弘,杨文礼,范永峰,周同和,郭院成.“桩承-加筋垫层”路堤设计方法讨论[J].河南科学,2010,28(10):1290-1294.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0.10.020.
[33]李勐勋,郭院成,张四化,周同和,谢坤.后处理二元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变形计算[J].河南科学,2010,28(10):1284-1289.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0.10.023.
[34]张渭波,周磊,张四化,周同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传统方法参数取值研究[J].河南科学,2010,28(09):1161-1163.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10.09.026.
[35]宋建学,李迎乐,周同和.CFG-PHC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119-122.
[36]周同和,郭院成,张四化,靳军伟.后处理二元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预测与控制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42-46.
[37]刘前进,邱峡,梁锋,周同和.后压浆超长桩试验桩侧负摩阻力机理分析[J].建筑技术,2009,40(09):840-842.
[38]郭院成,靳军伟,李峰,周同和,宋建学.光纤测量技术在超长桩承载性能试验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8(11):84-85+87.
[39]周同和,郭院成,李永辉.复合桩墙支护新技术概念与理论体系[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S1):270-273.
[40]范跃武,周同和,范永丰.“柔性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分析与变形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7(06):203-209.DOI:10.14006/j.jzjgxb.2007.06.026.
[41]宋建学,代辉,周同和.CFG桩复合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实例分析[J].河南科学,2007(04):613-616.
[42]周同和,郑仪,宋建学.静压桩筏板地基分层沉降变形监测分析[J].河南科学,2007(04):617-621.
[43]陈宏伟,周同和.复合土钉工作机理与变形控制分析[J].建筑科学,2005(02):22-26+56.
[44]周同和.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理论方法探讨[J].建筑科学,2005(01):61-65.
[45]宋建学,周同和 ,郭院成.井点降水引起的复合地基沉降问题讨论[J].建筑技术,2004(03):212-213.
[46]张泽勤,荣新瑞,王立明,周同和.复合土层压缩模量讨论[J].河南科学,2003(05):599-601.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03.05.028.
[47]张晓军,孟庆碧,刘晨光,周同和.喷射搅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研究[J].河南科学,2003(05):644-647.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03.05.039.
[48]周同和.静压小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建筑科学,2003(05):37-41.
[49]郭院成,王立明,秦会来,周同和.椭圆形排桩支护结构的工程优化选型[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03):29-32.
[50]郭院成,周同和,宋建学.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实例[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02):26-28.
[51]周同和,郭院成.复合地基变形预测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实践[J].建筑结构学报,2003(02):91-96.
[52]郭院成,周同和.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基后处理机理与实践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06):116-119.
[53]何军,赵彤,周同和.低压喷射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1(04):41-44.DOI:10.15935/j.cnki.jggcs.2001.04.008.
[54]郭院成,宋建学,周同和.桩锚与复合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设计[J].建筑施工,2001(06):375-377.
[55]周同和,经锐,楚葳蕤.复合土钉与CFG桩复合地基[J].建筑施工,2001(06):409-410.
[56]宋建学,周同和,周少峰,董科伟.基坑工程采用复合土钉支护的变形机理分析[J].建筑施工,2001(06):431-432.
[57]郭院成,周同和,刘丽娜.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研究[J].河南科学,2001(02):180-183.DOI:10.13537/j.issn.1004-3918.2001.02.020.
[58]何军,周同和,赵彤.国内外深层喷射搅拌法的发展与应用[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01):114-116.
[59] 周同和. 干成孔后压浆混凝土小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03,30(11):17-18. DOI:10.3969/j.issn.1001-523X.2003.11.008.
[60] 周同和,宋建学,赵慧云,等. 袁林照壁裂缝成因分析及掏土迫降法治理[J]. 建筑技术开发,2003,30(2):71-72. DOI:10.3969/j.issn.1001-523X.2003.02.034.
会议论文
[1] 李明宇,周同和,高伟. 盆式开挖预留土台设计的数值分析与工程应用[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8:164-172.
[2] 周同和,赵迷军,郜新军,等. 基于强度折减系数法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C]. //2018全国岩土工程师论坛论文集. 2018:682-688.
[3] 郑华民,王瑾瑾,岳永健,等. 长螺旋压灌混合料植桩技术及水平承载力试验分析[C]. //第二届全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创新论坛论文集. 2018:59-66.
[4] 郭院成,张景伟,周同和,等. 后注浆灌注桩水平承载性状现场足尺试验研究[C]. //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5:25-31.
[5] 周同和,李永辉,郭院成. 考虑侧阻软化效应的桩端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优化计算分析[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356-360.
[6] 周同和,郭院成,李明宇. 分布式光纤技术在后注浆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C]. //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41-45.
[7] ZHOU TONG-HE,周同和,SONG JIAN-XUE,等. 多桩型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实测分析[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232-236.
[8] 张四化,郭院成,靳军伟,等. 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补强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C]. //第十一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0:367-371.
[9] 周同和,郭院成,张四化,等. 后处理二元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预测与控制技术[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42-46.
[10] 张中炜,周同和,郭院成,等. 复杂环境条件软土地基处理与基坑工程实例[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264-271.
[11] 周同和,郭院成,宋建学. 考虑支护结构作用与降水效应的地基变形计算[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60-71.
[12] 周同和,郭院成,李明宇,等.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顶上刺入量的实用计算方法[C]. //第十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8:248-251.
[13] 郭院成,宋建学,周同和. 地表试验条件下后压浆灌注桩桩侧阻力取值分析[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35-141.
[14] 周同和,郭院成. 土钉与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底承载力问题讨论[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55-59.
[15] 李峰,周同和,郭院成,等. 复合地基桩中性点位置确定理论新方法与应用价值分析[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新进展. 2006:44-48.
[16] 蒋荣宾,宋建学,周同和. 某高层建筑基础沉降变形监测成果应用实例[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新进展. 2006:382-388.
[17] 童怀峰,周同和,郭院成,等. 复合桩墙锚支护技术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新进展. 2006:189-193.
[18] 周同和,郭院成,童怀峰. 加宽高速公路坡桩优化设计与变形计算[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新进展. 2006:117-124.
[19] 周同和,郭院成,张季超. 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后处理技术[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162-169.
[20] 周同和,郭院成,陈宏伟. 深层喷射搅拌法施工技术[C].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384-389.
[21] 周同和,宋建学. 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C]. //第三届基坑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工业建筑杂志社, 2004:85-90.
[22] 郭院成,周同和,王立明,等.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工程设计[C]. //第三届基坑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工业建筑杂志社, 2004:248-252.
[23] 郭院成,周同和,刘海涛. 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新技术与桥头跳车处理[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66-770.
[24] 周同和,郭院成,王立明. 某工程复合地基变形预测分析[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75-778.
[25] 周同和,王林海,高磊. 谈谈“按相对变形法判定复合地基承载力”[C]. //地基基础检验与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学会, 2001:62-65.
[26] 刘军,周同和,广慧. 浅谈垫层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的影响[C]. //地基基础检验与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学会, 2001:66-68.
[27] 周同和,李民生,何军,等. 深层喷射搅拌桩复合地基新技术试验研究[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9.
[28] 李民生,周同和,胡维军. 投石压浆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新技术试验研究[C]. //锚固与注浆面向新世纪国际会议论文集. 1999.
[29] 周同和,李民生. 高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与系数取值[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五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233~237.
[30] 张季超,周同和,郭院成. 部分预应力砼叠合楼盖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C]. //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