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桃李“友”约/ 以笔为戎,与书为伴——萧迹

发布时间: 2020-11-24

重拾母校记忆,重温百味人生。

今天的桃李“友”约之校友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州大学文学院1990届校友——萧迹。


人物简介

于泳,笔名萧迹,郑州大学1990届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现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工会工作,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目前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团委书记》、《大铁路》、《平·安》、《平凡人生》、《活给别人看》、《面子》、《古城》、《楼观秘籍》、《网上杀手》、《宣传处长》、《谁是你的情人》、《高家堡》等十二部,散文集《美景都在路上》、《请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两部,共约五百余万字作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签约作家,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担任西安市碑林区作协主席一职,同时被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济南城建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北京航空干部管理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数十座大学讲座。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在校园读书时,萧迹老师就十分热爱读书,出校园之后,萧迹老师也一直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走上文学这条路,用萧迹老师的话来说,“热爱,因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使我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忱,萧迹老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部优秀的小说作品,荣获了各种奖项。在他的每一部作品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萧迹老师的学问作风和人生态度。

一、离不开的铁路 书不尽的平凡

对萧迹老师来说,每一部作品都有其创作背后的故事。但是《大铁路》这部作品却是尤为特别的,这部作品承载着他特别的铁路情怀。《大铁路》荣获了安徽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后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萧迹老师的父亲从铁道学院毕业到铁道工作后,这就注定了萧迹老师成为铁路人的后代,萧迹老师与铁路的缘分就结下了。伴随着机车的轰鸣声,他走进了铁路子弟学校,先后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了铁路单位工作。在这几十年里,耳闻目睹的都是铁路的建设、铁路的发展,我看到的,听到的大都是铁路的人、铁路的事,他知道铁路职工的辛苦,更能理解铁路职工心中的委屈。

于是萧迹老师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撰写一部反映铁路一线职工生活、工作的长篇小说,把几代铁路人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展现给读者。萧迹老师深切地回忆道:“我知道我有这个责任,更有这个义务,因为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股浓郁的铁路情结。”

于是,他开始了《大铁路》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萧迹老师先后去了北京、郑州、济南、哈尔滨、厦门、太原等地,采访了大量的一线职工、职工家属,还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找到了许多的老铁路人,听他们讲述那个很近也很遥远的故事。这些“铁路人”的一生平凡而简单,他们朴实的如同铁道旁的道砟。但是,就是他们为共和国的铁路发展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些人的精神无不感动着萧迹老师。

现在,在铁路系统,有许多二代三代铁路人,依然重复着父辈祖辈的职责,他们有的甚至就在自己父亲退休前的那个工区,那个班组工作。还有就是那些为了铁路运输事业常年奔波在千里铁道线上的铁路职工们。我们很多的旅客,只是通过购票、乘车去了解售票员、列车员,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当一趟列车从火车站开出驶向另一个车站的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狂风暴雨,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黑夜白昼,有多少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各系统各工种的职工们在为我们保驾护航。还有许多铁路员工因为工作性质,常年在沿线小站工作,家顾不上,老人孩子更顾不上。甚至有一些在铁路工作的双职工,一两个月都见不上一面,这个回来那个走,匆匆间,只是在两车交汇时,招招手,把关心传递给对方。

飞速而去的列车,那些在车厢中谈天说地的旅客们是注意不到这些“铁路人”的。有无数个像老罗工长、老金头这样的“老铁路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默默地奉献给了铁路建设。这些萧迹老师都写在了这部长篇小说《大铁路》中,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部作品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铁路,一个发展的铁路,一个正在负重爬坡的铁路,从而让更多的人能理解铁路、关心铁路。

二、胸中有笔墨 心怀大格局

1.人生靠自己“书”写

一别数年,回想起曾经自己在郑州大学文学院的求学时光,萧迹老师谈到:“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力和写作能力,这一点对我的帮助最大。”

那个时候,每个人只有四张借书证,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阅读,只能通过图书馆借阅图书。于是,每月月初家里给萧迹老师寄来生活费之后,他都请同学吃饭,吃饭后就向同学借借书证,同学们也都很爽快地答应他。他便一次借阅大量的书,一本一本地读,读完再借。逐渐的我的鉴赏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萧迹老师调侃道:“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为其工作后很快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被上级有关部门发现,调到了更高的部门工作。

2.提高文字功底“好”就业

就业一直是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基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萧迹老师告诫文学院的学子们一定要多读书,多练习,特别是要注重公文写作方面的培训。萧迹老师在国企工作多年,曾经在团委、宣传部、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部工作,他深刻地体会到任何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文字过硬的年轻人。而我们文学院的同学在提高文字功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大学时就多投稿,通过发表作品积累自己的成果。所以文学院的学生一定要通过阅读和练笔来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就不用害怕就业了。就如同萧迹老师所说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担心就业前景,只要你掌握了坚实的文字功底,就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3.文学也有“大”价值

萧迹老师告诫文学院的学子们应该先打造自己,多读书多读经典,多练笔多写作,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像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所言,除了体验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生命。要心怀责任感,对生命富有悲悯情怀,心怀大格局,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此,也就不用担心有人说的“文学无用论”了。萧迹老师强调,文学不是不实用的专业,文学作品也可以给你直接地创造经济价值。“我身边有很多的作家是非常富有的,一些年轻的网络作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收获了千万的稿酬,这更不是什么新闻了。重要的是要写出高质量的作品,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现在有一些文学爱好者,不重视文学质量的提高,只是文字的凑数,写成后自己出钱买书号出版,这样出的书肯定是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前提是写出好的作品,让文学更接地气,让社会接受。”

三、回首难忘时光 深情寄语学子

大学校园生活是许多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之一,懵懂岁月,青春校园。萧迹老师便是在求学时遇上了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伴侣。“在郑大上学时,我比较活跃,经常参加学院的一些文娱活动。我在一次演出中,台上的我就和台下的女同学,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相识相知并相爱了,毕业后我们组成了家庭。因为是同学,虽然谈不上青梅竹马,但是彼此知根知底,性格爱好优点缺点都很清楚,双方无需装也装不了,结婚二十多年了,谁也没换过,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风雨同舟,我们一路携手同行。”


寄语

最后,萧迹老师深切寄语郑大学子;“珍惜学习时光,努力追求远方。”“如果时光真的能够回溯,我想我一定会抓住这宝贵的时光,多修几门课,多听一些大师的讲座,多读一些书,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再大胆一些去展现自己。”

专业是我们以后赖以生存的职业所需,所以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自己将来的人生打好基础。另外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要有“诗和远方”。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学好专业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并努力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意义。就像萧迹老师一样,本来写作纯属兴趣爱好,但因为热爱因为坚持,现在便成了事业。


(文|范锦熙 邢晓梦)

 

上一条:我院1964届校友郭曰方 荣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下一条:科学诗人,黄河之子——郭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