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优秀青年社科团队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作者: 时间:2021-04-06 点击数:

2021年3月30日下午,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郑州大学优秀青年社科团队“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智性书写传统研究”举办了一场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由中心主任、团队首席专家张莉教授主持,刘哲、张雯和卢俊伟三位博士依次做了研究汇报。高晓玲教授、赵艳花教授、高灵英教授等作为特邀专家同团队主要成员周雪松博士、李星博士、余芳博士、马洛丹博士等一同出席了会议。



张莉教授首先对青年团队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围绕“左翼”“女性”“知识分子”“传统”几个关键词展开了对研究课题的阐释,指出美国左翼女性文学主要关注以社会正义为出发点的左翼女性文学作品中性别意识的投射,以反映女性作品在表达社会关切与个人意识方面作为艺术形式的连续性和合法性。左翼女性知识分子的创作延续和发展了女性智性书写的历史,改变了无产阶级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男性传统。张老师指出要注意到美国左翼女性文学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且提醒各位研究员在研究过程中要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辨析知识分子写作在社会价值重构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深化我们对20世纪左翼文学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刘哲博士介绍了她对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的研读心得。她将作家的生平与文坛轶事串联起来,鲜活地再现了这位在美国文坛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女性的多面性。刘老师综述了哈德威克的重要批评《书评的衰落》、小说处女作《鬼情人》、后现代时期佳作《不眠之夜》以及《伊丽莎白·哈德威克杂文集》等的内容与主题,也介绍了她与丈夫罗伯特·洛威尔荆棘丛生的婚姻生活对她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她将传记书写视为创作、阐释和表达的理念,阐述了她对“我们如何讲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话题的热衷以及她对 “我”和“你”如何变成“我们”和“他们”这一主题的探讨。


张雯博士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丽莲·海尔曼的戏剧《守望莱茵河》中左翼思想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她在研究中依次回答了三个问题:海尔曼在文学创作中表达的反法西斯思想与她自己的犹太身份之间有无关联?海尔曼为什么要用隐晦的态度来书写抗击德国纳粹的犹太人?刻意淡化民族身份会给海尔曼的反法西斯思想及左翼思想表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张老师认为海尔曼对犹太身份的矛盾态度体现的正是其作为美国“同化”犹太人的文化特征。她用世界主义取代民族性来表达其反法西斯观念,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团结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遮蔽了德国纳粹屠犹的历史真相,同时迎合了当时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种族问题的回避态度,这也引发了关注犹太人身份问题和大屠杀问题的研究者对海尔曼的批评。

卢俊伟博士分别对中国与日本的左翼女作家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对中日女作家在独立意识表达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卢老师认为,中国左翼女作家萧红、丁玲、白薇,谢冰莹等的女性意识体现在被摧残的女性、觉醒的女性、革命女性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而日本左翼女作家宫本百合子、野上弥生子等作品中的独立新女性的形象更为鲜明,且体现了明显的反战意识。卢老师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日本女性文学的影响、日本左翼女性文学中反战思想的局限性以及中日左翼思想之间的影响关系等都可以成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的话题。

高晓玲教授作为特邀评议人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认可了此次团队合作的形式,认为美国左翼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分子书写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对这一话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厘清对左翼文学的一些固化认识,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左翼女性作家的厚重思想,还原其思想原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参考价值。高老师对三位报告者的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她们的问题意识、文本细读的能力、考据的严谨态度、比较视野与方法的运用等都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