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刘锋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北京大学刘锋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201755日下午,应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大学社科创新团队和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国外文学》主编、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刘锋教授在学院第五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外国文学与思想史的关联”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高晓玲博士主持,外语学院副院长刘永杰教授、郑州大学社科团队负责人高晓玲博士、部分硕士生导师和文学方向的研究生80余人聆听了报告。

    刘锋教授先通过对“创作”与“批评”关系的分析引出外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平行关系,然后结合具体实例从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外国文学与思想的关联方式,最后针对师生们的提问予以耐心解答。

    首先,作品在本体上就是对先进思想进行的发掘。

    对于传统的“创作”高于“批评”观点,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认为“批评”也是一种“创作”,是了解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知识和言论的方式,作家通过批评能力创作出更有持久价值的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作为本体立足点,探究其中对哲学、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但同时要避免“概念先行”、带着观点考察文本的错误。

    第二,有些文学家本身就是思想家。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并非单纯进行创作,他们同时也是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建树颇高,写出了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论文、政论文等作品。弥尔顿、柯尔律治、雪莱、穆勒、阿诺德、乔治·爱略特等都写过关于政治、社会、文化或宗教等方面的批评作品。

    第三,用文学研究的方法研究思想史。

    为了规避风险,作家常以隐微的(esoteric)方式创作,这就需要读者越出字面意思来细心体察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比如,利奥·斯特劳斯通过发现阿尔·法拉比在论述柏拉图时公然背离传统的写作方式,发现法拉比对柏拉图所说的“灵魂不朽”的怀疑。

    第四,文学形式本身蕴含着历史或社会思想内涵。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西奥多·阿多诺认为,艺术(包括文学)产生于社会的土壤中,艺术形式的矛盾往往映射出社会的矛盾。他通过对音乐形式、结构的分析剖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对工具理性、同一性逻辑(identity logic )的批判,勾勒出他所向往的乌托邦的画面。

    报告结束后, 师生们就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提问,刘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主持人高晓玲老师对讲座内容做了总结,并提醒同学们要避免同一性思维,要全面、多角度看问题。

    (撰稿:卢春辉)



    上一条:同济大学朱建华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胡谷明教授莅临我院做学术报告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