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野贵美子教授应邀来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讲学

——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系列讲座之十四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2-12-12 点击数:

 为推进古文字工程建设,发挥河南丰富的古文字资源优势和郑州大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研究,2022年12月11日下午,日本早稻田大学河野贵美子教授应邀在线上作了题为“《源氏物语》古注所见训诂研究”的学术讲座。会议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温敏副教授主持,古文字学特专班师生及学界同道100余人共同在腾讯会议上聆听了此次讲座。


 河野贵美子,女,日本东京人,文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日本古典籍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和汉古文献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文学。河野贵美子教授常年深耕于中日古典文学、文献领域,著有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日语、汉语、韩语、英语等),编著学术著作十余部,曾多次受邀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进行学术讲座。河野教授擅长通过考证古代东亚典籍,深度分析汉语、汉诗、汉籍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日古典文学与东亚比较文学研究学者。


   

  河野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古代日本文学史中“和”、“汉”的关系,《源氏物语》中的“中国”、“汉字汉文化”因素,日本和文作品中的“训读”、“汉文训读语”对于日本文学的《白氏文集》、《游仙窟》的影响,“诗文”与“和歌”的互动、交叉,以及《源氏物语》具有甚多古注释书的日本“经典”等问题。随后,河野教授以举例的方式展示了她对《源氏物语》三种古注释书——《光源氏物语抄》、《河海抄》、《仙源抄》中的训诂现象的考证。她利用《白氏文集》、《游仙窟》、经书类等各种中国文献的注释材料,寻找相当于《源氏物语》的语言表达的汉字汉语,探求“和”语与“汉”语的往还关系。《源氏物语》古注释书引用的中国文献反映着写本时代的中国文本,也反映着“抄物”或者训点资料中的“训诂”“汉文训读”。最后,河野教授对日本文学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郑州大学的何华珍教授、温敏副教授,四川大学的王长林教授先后畅谈了自己的感想。


 何华珍老师从文献、文字、文学、文化、文明的角度对河野教授的讲座进行了解读。他说,河野教授学术视野广阔,立足于文献,聚焦于文字,从语言文字入手,运用相当于我们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研究文学。她的研究不仅聚焦在一字一词的训诂,更多的是开拓新的领域,特别是从汉文学文献这一东亚共有的遗产出发,利用不同文化,从不同角度挖掘古代文献、古典文学在当代的开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原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当地如何开花结果。河野教授的研究中提到的和汉语汉字相关的内容在《汉语大字典》中很多都可以找到,保留了珍贵的汉语材料,具有开拓性。《源氏物语》中很多涉及到汉字的表记,日语如何对应汉字都反映了汉字的传播史。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汉字在唐代是国际文字,这些对汉字文化圈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河野教授的研究启发我们既重视考据,又重视理论,实事求是。日本注释书保留了当时的语言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珍贵的域外材料。


 温敏老师认为,河野教授选择《源氏物语》及日本古注释书为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示了训诂的另一种样式,以中国经典的元素融入和歌和文的形式进行阐释,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用典,相当于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语境移植到和歌和文中,通过类比类聚进行阐释,为我们展示了十一、十三、十四世纪的语言文化国际化的样本。通过传播、接受,变换熔铸出汉和交织互动的合卷,是我们共同的文学遗产。河野教授的讲座既有学术趣味性,也深有启迪,以东亚文化的视角开拓了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角度,令我们受益匪浅。

 王长林老师认为,河野教授以日本学者对中日汉文献历代注释为研究对象,“抄物”和“抄注”是日本学界的汉文训诂研究,可以为我们本土研究作为资料和线索,同时这些材料本身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去总结。今天我们有必要开展东亚训诂学的研究,日本学者历代做了大量训注研究,这些资料和本土研究相结合一定会别开生面。

 活动最后,线上师生与河野教授就讲座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交流。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