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琪
三 “北”字的借用职能
3.1 记录词项{北10},表示与{南}相对的方位
“北”假借记录与南方相对的方位北方,我们记为词项{北10}。“北”的这一职能在殷商时已非常普遍,后世一直沿用,且始终是“北”字最主要的职能。到现代,“北”除了记录{败北}等由前代固定下来的词之外,基本上只用来记录方位{北10}了。“北”字记录方位{北10},用例如下:
(1)北土受年。吉。(《甲骨文合集》36975)
(2)伯懋父北征。(西周早期《吕行壶》9689)
(3)北乡(向)。(西周中期《利鼎》2804;西周晚期《大克鼎》2836)
(4)凥(居)西北𥝤(利)。(九店楚简·五六49)
3.2 记录词项{北11},表示“北方神祇之名”
商人尚鬼神,认为天地四方都有神祇掌管,各方神祇之名往往就用方位之名。北方的神祇因为在北而得名“北”。表示北方神祇之名的词项{北11}由{北10}引申而来,仍假借“北”字记录:
(5)帝(禘)于北。(《甲骨文合集》14332)
非独商人用“北”记录{北11},战国时楚国卜筮祭祷之风甚重,战国楚简中所见“北”字,亦不乏记录神祇之名者。例如:
(6)又(有)祱(祟)于、北。(新蔡葛陵楚简·甲三110)
(7)〔祝〕(融)、穴酓(熊),(就)祷北。(新蔡葛陵楚简·零254、162)
楚简中北方神祇之名,除“北”之外,还有“公北”“北方”“北宗”,如:
(8)折、公北、司命、司(祸)(新蔡葛陵楚简·零266)
(9)祷北方一,先之一璧。(新蔡葛陵楚简·乙四14)
(10)□祷北宗一环。(望山楚简·一125)
例(35)至(37)中的神祇之名都是双音节复合词,其中的语素“北”,可能源于神祇名{北11},也可能源于方位{北10}。
3.3 记录词项{北12},表示方国名
以{北}为名的方国,在殷商早期已经存在,因其在商之北,故得名{北},或称{北方}。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北子”“北伯”可知,西周时亦有北国,即《诗经》中的邶国。西周的北国是否继承自殷商的北国,以及西周北国的位置在北还是在南学界尚有争议,但根据目前所见的出土文献材料,不难确定方国名{北7},应该就是因为在殷商之北而由{北5}引申而来的。{北5}假借“北”字记录,这个北方方国的国名{北7}也假借“北”字来记录。后来虽然在原来的“北”字上加上“邑”旁为方国名新造了分化本字“邶”,但“北”记录方国名的职能一直沿用到汉代。例如:
(11)贞:在北史㞢获羌?贞:在北史亡其获羌?(《甲骨文合集》914正)
(12)辛亥卜,北方其出?(《甲骨文合集》32030)
(13)北子乍(作)母癸宝尊彝。(西周早期《北子作母癸方鼎》2329)
(14)王之北子各冢=酉(酒)飤(食)。(望山楚简·一117)
(15)《北(邶)·白(柏)舟》闷。(上博楚简《孔子诗论》26)
(16)右方北(邶)国。(阜阳汉简《诗经》S051)
《说文·邑部》有“邶”字,说明至迟到东汉时,“邶”字已经产生了。后代“北”字记录方国名{北12}的职能,转交给“邶”“鄁”等字承担。
3.4 假借为“别”,记录词项{分离,分别}
在出土秦简中,“北”有假借为“别”,记录词项{分离,分别}之例。如:
(17)女子为隶臣妾,有子焉,今隶臣死,女子北其子,以为非隶臣子殹(也)。(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174)
“女子北其子”,即女子将其子从自家分出。睡虎地秦简整理者认为“北”假借为“别”。
《三国志·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中虞翻解《尚书》“分北三苗”之言云:“北,古别字。”《说文·八部》有“𠔁”字,形体与“北”相近,训为“分也”,前人多认为此字即裴注之“古别字”。段玉裁则认为“𠔁”本为“兆”字,后人附会裴注才讲其改训为“分也”。从出土秦简来看,段玉裁的看法是有道理的。睡虎地秦简中所有的“别”字,都没有写作《说文》中的“𠔁”的,全部写作“别”。且秦简中“北”“别”通假,不止此一例,如睡虎地秦简中也有假借“别”为“北”者:
(18)害盗别徼而盗,驾(加)辠(罪)之。(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1)
“害盗别徼而盗”的“别”,假借为“北”,表示背着、瞒着。
《虞翻别传》所说的虞翻以“北”为“古别字”,未必能说明“别”在先秦时期的古字是“北”,但却能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可能尚能见到先秦时期“北”“别”通用的文字材料。因此,我们认为,《尚书》“分北三苗”,也可以看成是先秦时期假借“北”为“别”的一个用例,表示词项{分离、分别}。
3.5 假借为“鄙”,记录词项{卑贱}
出土秦简中,“北”字有假借为“鄙”的用法:
(19)产子占:东首者贵,南首者富,西首者寿,北首者北。(周家台秦简145、146、147、148、151贰)
整理者注此“北”字说:“‘北’‘鄙’古音相近。上古音‘北’属帮母职部,‘鄙’属帮母之部,声母相同,之、职二部阴入对转,此文‘北’应该读为‘鄙’。《左传·昭公十六年》‘夫犹鄙我’,杜预注:‘鄙,贱也。’”
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中有一段与此意义完全相同的内容:
(20)生东乡(向)者贵,南乡(向)者富,西乡(向)寿,北乡(向)者贱。(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74贰-75贰)
从睡虎地秦简《日书》来看,周家台秦简中的“北”确实表示的是“卑贱”之义。
3.6 假借记录人名中的一个音节
在战国铜器铭文中有“越王丌北古”字样,“丌北古”是越王之名:
(21)唯戉(越)王丌(其)北古,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戉(越)王丌(其)北古,自乍(作)用旨自。(战国早期《越王其北古剑》11703)
马承源先生认为“丌北古”即越王勾践之孙越王盲姑(越王不寿),“丌北古”与“盲姑”上古音近,中原文献将其名记为“盲姑”是声转的原因。①“丌北古”作为人名,其来源、含义都难以知晓,因此姑且先只将其看作记录人名语音之用,那么其中的“北”字自然是假借记录人名中的一个音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