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职用演变研究(五)

发布人: 时间:2018-08-11 点击数:

孙 倩

四、“的”字职用的演变

我们认为“的”字的职用可以以唐宋时期和近代为界,整体而言经历了扩展(大型扩展,主要是兼用扩展)、缩减(被用作记录助词{}之后)和再扩展(小型扩展,多是音译词中用来记音)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次扩展到唐宋时期已基本结束,“的”的职能达到十余个之多,而唐宋以后则急剧缩减,常用职能只剩下助词{9 }一个,其他剩余的职能与其相比数量极少,当代以来,西方音译词(或兼义译)的产生,使得“的”的职能再次略微扩展。

4.1.“的”字职用的扩展

“的”字历史上实际上经历了两次职用扩展,第一次主要是兼用扩展,第二次则主要是借用扩展,以下分别说明。

4.1.1兼用扩展

词义引申推动“的”字职用不断扩展,整体来看,引申链条以放射型为主,由本用{1}(鲜明)直接平行引申出{2}(){3}(明确的){5}(靶心)和{8}(女子面部装饰)四个词项。进而{3}虚化成副词,形成{4}(副词,确实),又{5}由于是位移上的瞄准目标和水平上的箭靶中心,而分别引申为{6}(目的、标准)、{7}(要点、大义)。各词项引申关系如下图所示。

1:“的”字所记各词项引申、派生关系图

4.1.2借用扩展

第一次扩展过程中,“的”字被借用记录{9}、助词{}以及{}{},前两者分别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后两者主要见于敦煌文献中。这里值得论述的是借用“的”字记录助词{}的过程,苏政杰等认为之所以用“的”来替代“底”承担助词{}的职能,是由于“底”的职能更复杂而“的”更单纯,笔者通过考察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恰当,“的”字职能在被借用为助词{}之前有十余个之多,并不能被认为职用单纯,笔者认为只能说“的”在被借用为助词{}之前总的使用频率较低,且常用职能(这里必须指出是常用职能,唐宋时期{1}{2}{5}{8}用例已极少)较少,又加之与“底”音近,故而才改写作“的”。

4.2“的”字职用的缩减

笔者认为唐宋之后“的”字职用缩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以下按照词项分别说明。

4.2.1原记词项的弱化

词汇系统中某些词项的消失是字符职能缩减的重要原因,例如{1}{2}{5}{8}几个词项在唐宋之后的词汇系统中逐渐弱化,{1}虽是“的”字本用,但历来用例不是很多,加之汉语词汇系统中表“明亮”义的词历来较多,故唐以后不再以单音节词的形式使用;{2}由于本来使用范围有限,多用于形容马毛色,后来只保留在“的卢”等特殊名词中;{5}在上古时期是“的”的常用职能,汉以后由于箭靶有了很大改进,以前的靶只有靶身和靶心,而汉以后出现了环靶,靶心变为多层次的,因而起用了“臬”用来形容最小一圈的“靶心”,故除固定成语外不再使用;{8}是某个时期流行的妆容,后来则成为古词汇,除了极少数例子外几乎不再使用。

4.2.2造新字分担

记录{9}(莲实)的本字“菂”不见于《说文》,早期表达莲实之义都用“的”来表示,后来分化出“菂”来单独表示,见《增修笺注妙选草堂诗余·卷下》:戏抛莲菂种横塘,《豫章黄先生文集》:新收千百秋莲菂等。

另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一的:古文‘㢩’,《说文》作‘的’,同,都历反。的,明也。《诗》云:发彼有的,《传》曰:的,射质也,谓的然明见也。’”《玉篇》:㢩,又作的。《集韵》:㢩,射质也,通作的。文献用例未见分化{1}的用法,仅见的用例多是用于分化“的记录{10}的功能,如北宋《彭城集》:抚㢩置鸣弦,《晚晴簃诗汇》“抚冰弦之皎洁,扣玉㢩之玲珑。”

此外,我们还看到古代字书收录有大量字异体或分化字,用于分担字的相关记录职能,但多数都未能行用开来。如《玉篇》:“𤾠,白也。”《集韵》:“旳,《说文》:‘明也。’引《易》:‘为的颡。’或作的、𤾠。”又如《玉篇》:墑,入射也。《正字通》:墑,射墑,通作的。再如《集韵》:䵠,妇人面饰。《正字通·黑部》:䵠,与通。《集韵》‘的作‘。妇人以䵠点頞上。《史记》注:施伭的,言以丹注面,表其有月事难进御也。

4.2.3其他因素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助词{}词项产生后对固有实词词项有一定的排挤作用,从现象上来说,助词{}词项产生后,{3}(明确的){4}(副词,确实)、{6}(目的、标准)、{7}(要点、大义)几个本来唐宋时期的常用职能几乎消失殆尽,{3}选择与{}{}等组成双音词继续表此义,{4}残存在文人的仿古书面语中,{6}{7}等更是暂未见用例;从理论上而言,由于助词{}使用频率极大(现代汉语中应为所有字中频率最高者,宋元之后使用频率也极高),如果相较之下使用频率极少的实词词项与助词{}混用,则实词词项极容易产生误读与误解,助词{}的高频率使用要求“的”字职能上的尽可能得单纯,至少都为意义空灵的虚词或音译词,这样才不容易引起阅读上障碍。

五、结语

   综观“的”字职能演变过程,职能过多时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逐渐减轻职能“负担”,而职能较少时,如宋元时期和现代,由于字符系统中的其他符号职能负担过重、亟需分担,或者新兴词汇产生,亟需字符形式表示,其职能又会逐渐增加。因而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体现出汉字符号系统自身以及与词汇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1:“的”字职用一览表

用字

记录

词项

义值

音义关系

使用属性

字际关系

使用时代

殷商

西周

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唐宋

元明

现代

{1}

鲜明的

本义

本用

+

+

+

+

{2}

{1}

引申

兼用

+

+

+

{3}

明确的,确切的

{1}引申

兼用

+

+

+

+

{4}

副词

“确实”

{3}

引申

兼用

+

+

+

+

+

{5}

靶心

{1}

引申

兼用

+

+

+

+

+

+

+

+

本用

+

+

+

借用

+

𥡦

借用

+

{6}

目的、标准

{5}

引申

兼用

+

+

+

+

{7}

要点、大义

{5}

引申

兼用

+

+

{8}

女子面部的装饰

{1}

引申

兼用

+

+

{9}

莲实

{1}

引申

兼用

同源

通用

+

+

本用

后出

本字

+

+

+

{10}

琴徽

{1}

引申

兼用

+

{11}

尖耸的山峰

{1}

引申

兼用

+

+

助词{}

助词

音近,

义无关

借用

初字

+

+

+

+

借用

借字

+

+

:

通假记录{}

嫡长

借用

借字

+

通假记录{}

点滴

借用

借字

+

{的士}的音节

记音,无义

借用

+

{的确良}的音节

记音,无义

借用

+


































                                                                                                               

                                                                                                               

参考文献

[1]李运富.汉字学新论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运富、何余华.“两”字职用演变研究[A].励耘语言学刊(总第19辑)[C]2014.

[3]苏政杰.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J].汉语学报,20101).

[4]王凤阳.古辞辩[M].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5]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V”与上古汉语的“NV”[J].语文研究,19952).

[6]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苏政杰:《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汉语学报,20101

 王凤阳:《古辞辨》,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