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比利时鲁汶大学钟鸣旦教授学术讲座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18-05-07  信息来源:  点击:

54日,应我院邀请,著名汉学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教授,在我院作题为《帝喾的命运——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学者和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上古史》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历史学院副院长谢晓鹏教授主持,国学专业本科生、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报告会。

钟鸣旦教授从帝喾这一中国上古史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出发探讨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学者和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上古史的态度。从“传教士使用什么文献”、“他们如何解释这些文献”、“中国学者的解释如何塑造传教士的解释”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将中国晚明至清初以“纲鉴”为主的文献资料与同期欧洲传教士编写书籍中有关中国上古史的记述进行比较研究,明晰出欧洲传教士书写中国历史时使用的中国文献以及对这些文献的解释,梳理出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学者和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上古史的认识和态度。钟教授强调探讨传教士运用的中国文献,不仅能帮助我们考察传教士编纂并传回欧洲的作品,也能帮我们认识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著作。最后总结出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历史文本的跨文化交织,不仅是边缘与之间发现的历史,也是中国与欧洲发生的交织。

报告结束后,钟鸣旦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热烈交流,认真回答师生们提出问题。谢晓鹏副院长对此次报告会做简要的点评和总结,建议我们要牢记帝喾这一历史人物,加深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同时要用全球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历史。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汉学系系主任,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钟鸣旦教授为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系博士,长期致力于汉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文化史,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成果卓著。其主要著作包括《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一八四零年前的中国基督教》、《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等。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