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郑州大学站” 第二期
顺利举办
2019年4月17日下午,“2018年度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郑州大学站”系列报告会第二期在图书馆第二报告厅顺利举办。此项活动由中国文物报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协会承办。本期报告共三场,分别由来自国家博物馆的田伟副研究员、南京博物院的周润垦研究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蔡亚林副研究员三位专家主讲。历史学院李锋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历史学院等相关院系的12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国家博物馆的田伟副研究员讲述了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发现,西吴壁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迹,包括灰坑、灰沟、房址、木炭窑、冶铜炉残迹等。许多坑内常见炉渣、残炉壁等,应当与冶铜活动密切相关,是中原地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冶铜遗址,填补了早期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
南京博物院的周润垦研究员讲述了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的考古发现,认为黄泗浦河为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黄泗浦遗址曾为繁华的港口,在江南地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遗址中的唐宋时期寺院,可能与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的地点有关。该遗址揭示了唐宋时期的河道面貌,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砖瓦瓷片堆积,包含了全国各地多个窑口的瓷器特征。另外,发掘的栈桥遗迹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的重要发现。该遗址为中外文化交流、海陆交通路线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蔡亚林副研究员讲述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衙署遗址的考古发现。他首先结合近年的考古工作,介绍了重庆地区古代山城的基本特征,并阐述了合川钓鱼城的基本历史。本次发现的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这为研究我国宋代城市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遗址出土的铁雷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重要见证。
报告会后,同学们就“西吴壁遗址同中原王朝的关系”、“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钓鱼城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与三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