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应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和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新民研究员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五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宋代陵寝制度概说》的专题讲座。历史学院师生12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会议由历史学院许俊平副院长主持。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自战国首发其端。随着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与至高无上的皇权相适应,形成了日益完善的中国封建帝王陵园布局规制。北宋皇陵在汉、唐陵寝制度上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在陵园的规划布局上,大体沿袭“积土为冢”的唐陵制度,而帝陵作“三层”陵台、皇后同茔合葬和陵区设置陵邑寺院等葬制,又与汉代帝陵相仿。而南宋皇陵只作攒宫,为临时安葬,建造简陋。
孙先生介绍了宋代皇陵的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简史,详细地分析了北宋的陵寝制度和南宋皇陵葬制。从帝陵的分布,陵园制度,地宫形制与结构,陵邑、陵区寺院,以及宋陵葬制与特点等方面对北宋皇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总结了北宋陵寝制度既仿之汉、唐,也有自身特色,即生前不建寿陵,死后七月葬期;信奉五音姓利,陵园南高北低;帝后同茔合葬,皇后单独起陵;皇族陪葬陵侧,名臣归葬故里;陵台三层涂朱,陵周置像生肖;设县以奉陵寝,建寺追福祖先。对于南宋皇陵葬制,孙先生从帝后位次、陵园规制两个模块引入,并以绍兴若兰寺墓地为例,横向推测南宋之陵寝制度。
在孙新民先生讲授之后的提问环节,学生和老师积极踊跃提出问题,孙先生一一进行严谨而又启发性的答疑。
孙新民先生简介:
1981年12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分配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99年4月至2012年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华夏考古》主编。兼任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执行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和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负责和主持发掘了开封北宋东京城、巩义北宋皇陵、宝丰清凉寺汝窑址、鲁山段店瓷窑址等10余项大型考古项目。其中,宝丰清凉寺汝窑发掘项目入选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主持完成两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著有《北宋皇陵》、《宝丰清凉寺汝窑》两部考古报告;主编《河南出土陶瓷》、《巩义黄冶唐三彩》、《河南古代瓷窑》、《黄冶窑考古新发现》、《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南”卷、《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瓷器”卷、《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和《中国出土壁画》“河南”卷等;参与编写学术专著3部:《河南考古四十年》,《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宋代文化》;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考古简报和科研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