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增强修养守初心 寻根铸魂凝心聚力谋发展 ——历史学院党委精心组织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系列活动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20-09-09  信息来源:  点击:


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肩负着郑州大学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和考古学科内涵建设实现突破的重任,进一步发挥一流党建的引领作用,让一流学科建设有方向有灵魂,成为学院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建引领,关键在于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凝聚师生的“主心骨”,使党员干部成为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的“领头羊”,使全院师生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为充分发挥一流党建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历史学院党委精心谋划并组织实施了“寻根铸魂·凝心聚力——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系列活动,以期达到“党建引领增强修养守初心,寻根铸魂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效果。为此,党委书记陈可猛带领副书记崔红伟、田昊然及副院长谢晓鹏、工会主席王毓敏等60余名师生党员,于95日至6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双槐树遗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刘少奇旧居纪念馆(渑池)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学习和座谈研讨,并分别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仰韶文化博物馆举行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首席科学家刘庆柱先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特点的考古学阐释》一文中指出: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承袭了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直接发展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的中原龙山文化,它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王国时代的夏文化的源头,从庙底沟文化到中原龙山文化、夏文化,这也就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起点”。

位于渑池的仰韶村遗址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明年将迎来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和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考古学界启动了仰韶村遗址自1921年首次发掘以来的第四次考古发掘。位于偃师的二里头夏都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遗址,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最好注解,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更是成为了讲好“黄河故事”的好平台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亮丽窗口。位于巩义的双槐树遗址是学界确认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历史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建设,组织考古教工党支部、世界史教工党支部、中国史与国学教工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到这些地方开展党建活动,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重要论述,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号召的具体行动。

刘少奇旧居纪念馆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的诞生地和首讲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则是其修改、完善地。1938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受中央委托,赴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的命题,引起了他的共鸣。途中,他在渑池兵站停留近两个月,利用电台指导中原局抗战工作之余起草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和部分初稿,并在豫西省委于渑池的党员训练班上首次宣讲了《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专题讲述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报告。随后,他于19391月与彭德怀一同到达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在这里对《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了认真的修撰。直至到达中原局所在地竹沟后经多次修订,又加上了个字,才最终完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7月,刘少奇在延安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并应《解放》周刊邀请把演讲稿整理出来准备发表,毛泽东主席审阅后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这部名篇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80多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历史学院师生党员来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和刘少奇旧居纪念馆,回顾共产党人在探索党的建设过程中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经受心灵洗礼,实现精神升华师生党员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从党员的政治站位到高校教师的思想引领,从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发展到历史传统文化立足现代教育,与会师生结合考察学习心得,融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科建设的思考,积极踊跃发言,深入探讨了自己将为学院党建与学科建设的共同发展应做出的努力。

党委书记陈可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党建系列活动突出政治性、加强学科性、注重实践性,是落实党建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频共振,是落实校党委关于“深入挖掘中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原大地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要求的具体举措是对全体党员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并再次强调了党建引领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党员时刻牢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号召全体党员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担当意识和吃苦精神,深化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思想,明确自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黄河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角色与使命,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建设和考古学科内涵提升的实践,致力于以扎实的学术产出和高效的社会服务,不断推动中原历史文化一流学科建设和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陈可猛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侯玉珂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

历史学院师生党员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学习考察

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崔红伟与渑池县文旅局局长侯建星为仰韶文化博物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

历史学院师生党员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学习考察

历史学院师生党员在双槐树遗址学习考察

师生党员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学习考察

历史学院师生党员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学习考察

历史学院师生党员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刘少奇旧居学习考察

考古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张继华老师在座谈研讨会上发言

考古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周亚威老师在座谈研讨会上发言

世界史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侯波老师在座谈研讨会上发言

世界史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邱普艳老师在座谈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史与国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王星光老师在座谈讨论会上发言

党委书记陈可猛在于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座谈研讨会上总结讲话

考古学教工党支部在渑池刘少奇旧居纪念馆学习考察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