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24-03-08  信息来源:学科与科研办公室  点击:

郑州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由著名学者荆三林教授创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有关中国生产工具史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科技史学科的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为郑州大学历史系77级本科生开设的中国生产工具史等科技史方面的课程曾以“老教授开出新课程”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83年,郑州大学开始招收科技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王星光作为荆教授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于1986年毕业后在郑州大学开始了科学技术史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1990年,关增建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博士学位后来到郑州大学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成立了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2005年整合我校历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系等院系的师资力量,获得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翌年开始在中国古代史专业招收科技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8年设立了科技史方向的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

科技史研究中心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在中原科技史、中国古代科技史、农业及生态环境史、科技考古、冶金史、纺织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已经招收科技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其中有二位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四位获得郑州大学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在2012年重新得以认证和恢复,聘请王星光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现有研究人员近10名,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2名,教授5名,副教授4名,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有《中国生产工具发展史》《中国科技史求索》《黄河与科技文明》《中原文化大典·科技典》《中原科学技术史》《中国纺织科技史》《中国近代燃料染色史》《中国染料工业史》《晚期巴蜀青铜器技术研究及兵器斑纹工艺探讨》等2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十多项,其中《中原科学技术史》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纺织科技史》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其成员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希腊、英国、加拿大、巴西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讲学和交流,在国内及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学校批件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