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党工团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工团学 > 正文

首页

201859午,维骏考古沙龙第期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原就业指导中心102成功举办。本期沙龙有幸邀请到叶惠媛博士和王传超博士作为嘉宾,主题分别是“来自拉脱维亚里加的14世纪中期厕所的肠道寄生虫——鱼绦虫和中世纪波罗的海东部地区生鱼的消费”、“古DNA揭示东亚人群混合历史”,由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鸣同学主持。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历史学院周亚威老师、基础医学院的曾昭书老师、化工学院的张静老师以及西北大学和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研究生。

叶惠媛博士通过举例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拉脱维亚里加、耶路撒冷及敦煌悬泉置遗址所发现的粪便遗存进行采样分析。她提出经过观察粪便遗存,可以发现影响人类的肠道寄生虫,例如鱼绦虫、鞭虫、蛔虫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分析古代人类的饮食、疾病、迁徙、交流等问题。叶博士特别告诉我们在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卫生棒”上发现有中华肝吸虫的虫卵。这种寄生虫要经过蜗牛、淡水鱼,才能在人体内形成,为华南地区所特有。而甘肃地区发现的中华肝吸虫,说明了华中华南之间的人群交流。王传超博士主要从三个“故事”向我们介绍通过古DNA可以揭示东亚人群的混合历史,分别是古DNA重构欧洲人群历史:农业人群西扩进入欧洲、红山文化与DNA所揭示的人群驱动文化传播、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人群东扩进入新疆。他提及文化和技术在人群间的扩散方式,除了文化传递,还有人群扩张和迁徙所驱动的文化传播。王博士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今天的全部东亚人群都是由古东南亚人群(ASA)和古东北亚人群(ANA)的不同混合而形成。

互动环节,周亚威老师提到粪便遗迹采样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叶博士认为在采样时,需要有专门单独的采样工具,并注意清理样品,防止不同样品间的交叉感染。张静老师提出确认寄生虫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否为DNA的问题。叶博士认为其依据主要是虫卵的大小、形态以及后期的DNA鉴定。在建立古DNA实验室的问题上,王博士提出古人类DNA和现在人DNA完全不同,建立古DNA实验室耗资巨大,而且应用范围较小,存在困难。曾昭书老师认为在现代DNA实验室里延伸出分析古DNA的功能,这样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撰稿人:王苛

 

 

 

上一篇:我院2018年度研究生篮球联赛女篮勇夺第五,男篮挺进十六强

下一篇:郑州大学第八届国学知识竞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