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报国情怀——切实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引领作用

作者: 时间:2022-03-08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并不断完善相关方针政策。

新时代对党外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传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精神气质,怎样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引领作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党外知识分子应该坚定政治自觉,甘作表率

党外知识分子应该带头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理论清醒坚定政治自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党外知识分子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传承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头明德修身、砥砺品行,发挥好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的表率作用。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能够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作为一生最大的追求,自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开拓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

二、党外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公共关怀”,勇于担当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这是知识分子词源学上的原意。党外知识分子,首先应该成为现代意义上合格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公共关怀”,应该思考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除了做好“专家”“学者”,还要如何“先天下之忧而忧”。即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还要具备深刻的公共关怀和忧患意识,明确责任,勇于担当。只有当拥有了博大的公共关怀,才会有走出“专家”“学者”的狭窄知识领域的动机,才会有扩大知识背景的强烈需求,才会将专业的学术建构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切实关注时事民生,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入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尤其需要着眼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集体研讨,提出有价值的议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在协商建言中发挥作用,促进凝心聚力。

三、党外知识分子应该以“专业”的态度,“理性”发声

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曾说,知识分子如果是社会的眼睛和良心,就不仅要用自己热烈的Heart(良心),而且应该用自己冷静的Head(头脑、理智)。知识分子必须有理性,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唯此,才能避免“牢骚多,良策少”。随着知识的日益专业化,作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当他对公共问题发言时,不能以自己的个体或群体的利益需求,而是应该从知识的良知和理性出发,做出自己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以专业的或相当于专业水准的研究为知识资源,并以这样的资源作为论据,参与公共讨论,这正是知识分子区别于一般公众介入政治的独特方式。1986年,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陈芳允等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邓小平两天后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此建议促成了“863”计划的实施。如果不是专业的水准,也就没有如此专业的高度和眼光,也就提不出如此“高瞻远瞩”、利国利民的建议。当然,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肯定不能仅仅囿于专业领域,而要学会将专业知识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加以考虑,阐释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为背景反思社会公共问题,从专业走向公共,发出知识分子“权威”的意见,为一般公众和相关部门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性质、专业的资讯从而最终做出理性选择提供可能性条件。同时,党外知识分子应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以专业态度,理性发出正面声音,对内做好析事明理、凝聚共识的工作,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协助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

(作者夏惠,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行政学校)

(来源:团结网)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