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该谁买单?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05-11-30 点击数: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九三学社郑州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朱诚身教授

    上世纪末以来,以高校重组与高校扩招为代表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突破性成就,在校大学生已超过原来的5倍以上,高校毛入学率已达到19%,超过了大众化教育15%的门槛,并且要在今后20年内达到28-30%的目标。

    许多高校的重组与升格,需要新的发展平台;招生的急剧扩展及今后更大的发展需要更大的教学场地;21世纪的大学需要比以往更好、更优越的办学环境。上述三种因素引发了全国兴建“大学城”的高潮,并已取得巨大进展:一片片现代化、花园式、智能化的新校区如雨后春笋,在全国拔地而起。这是当今与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高校发展所必须付出,也是我国国力所能够承担的基础建设投入。

但与此同时,一直没理顺的投资体制,使扩建与新建院校陷入极度的财务困境。目前各高校大都是靠贷款基建,国家与地方政府投资很少或基本没投资。几年基建下来,沉重的债务完全压在学校与教师身上,许多学校已到了财务崩溃的边沿。以本人所在的郑州大学为例,这所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强强联合于2000年组建的学校,五年来基建投资11个亿,其中贷款9个多亿,仅2004年付息就达一个亿。郑大现有职工5千多人,人均承担利息达2万元;再考虑到学校的创收主体是教师,郑大专职教师两千多人,人均达4-5万元。可见仅付息一项就是多么沉重的负担。教师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替国家承担巨额债务,与理不该,与力不及!郑大还是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建设、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大学,目前是河南仅有的还能够借出贷款的高校。其他学校情况就更惨,有的已经动员教师集资;有的已不能按时发放工资;还有的学校因拖欠工程款,被民工拦截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班车,早上8点上课,班车9点多才设法进入校园,如同躲债的杨白劳。如此大学的体面何在,教授的尊严无存,真是斯文扫地啊!而这正是全国许多高校的现状。长此以往,用不了多久,许多高校将陷入全面破产的境地,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受到严重破坏。如由此引起学生动荡,产生学潮,更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大家面前活生生的现实。

   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确立政府在高校基建投资中的主体作用。高等教育是高层次、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目前我国的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学校,其基本建设投资的主体理应是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各级政府应明确高校的基建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决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更不应转嫁到教师身上。

2.采取贴息措施。目前几年,是高校基建的高峰期,渡过这个难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基建任务。最近几年的投入,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一下子让政府拿出这么多钱确有困难,短期内借贷在所难免。政府只要能够提供贴息,或部分贴息,高校建设贷款难、还款更难的问题将应刃而解。

3.加大国债在高校基建中的投资力度或发行高教公债。目前我国每年用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上的国债投资达上千亿元,每个省都达到数百亿元。高校基建是建设人才高速公路,国家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在中西部加大国债的投入,或直接向银行发行高教国债,在今后几年内每年安排一定数目,即可完全解决近几年由于大规模基建使高校背负的巨额债务。

4.各高校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安排基建进度

如能按上述意见操作,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无限生机。

这是中华振兴的需要,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等这波高校基建高潮过后,我国将拥有一大批优质的高教资源,这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公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善事,呼吁国家及早做出决策。

 

 

                                          2005年3月28日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