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强子物理课题组在Zc(4025)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3日浏览次数:

自从Belle合作组在2003年发现X(3872)以来,实验上在包含重夸克和反重夸克末态的反应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很多新粒子,它们的性质与传统重夸克偶素的性质十分不同,无法用传统的夸克模型来解释,研究这些新粒子的性质对于揭示量子色动力学的非微扰性质,探索最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BESIII合作组在e+e-→D*D*bar π过程中发现了Zc(4025),理论上对Zc(4025)的结构也有着多种解释,比如四夸克态,运动学效应,以及D1(2420)的反射效应。

图1.反应过程的费曼图

我院强子物理课题组李德民教授、王恩老师与东南大学陈殿勇教授合作,利用隐局域规范理论和幺正耦合道方法,详细分析了BESIII合作组在4.26 GeV质心系能量下的实验测量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和实验测量结果吻合很好。研究表明BESIII合作组观测到的Zc(4025)对应的增强结构可以用一个阈下的D*D*bar束缚态来解释。该工作对于人们分析和理解阈值附近的新粒子的成因,探索新强子态的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图2.计算结果与BESIII实验比较

该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 104(2021)074030上,我院硕士研究生段漫玉同学为第一作者,我院李德民老师,王恩老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培育基金以及郑州大学物理学科推进计划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D.104.074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