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8日,2021年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资助,由郑州大学承办。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4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130余位粒子物理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10月16日上午的开幕式,受我校副校长、物理学院院长单崇新教授的委托,物理学院副院长李顺方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李院长向来宾简要介绍了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情况,并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物理学院副院长李顺方教授致欢迎词
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的发起人之一,南开大学李学潜教授回忆了2006年第一届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的情景。他指出,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30多人,伴随粒子物理学科在国内高校的成长壮大,走过了15年不平凡的历程。
会议发起人之一南开大学李学潜教授致词
随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郑阳恒教授强调了举办牡丹江合作组会议的必要性,他指出我国高校在参与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实验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从事大科学装置实验的青年科学家在高校的生存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高能物理实验在国内高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高校高能物理实验的研究力量最终能够传承下去。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议程分为特邀学术报告、高校合作与发展讨论、高校团队和成果介绍三个部分。其中,10个特邀学术报告分别介绍国内未来高能物理实验大科学装置预研进展,以及国内BESIII实验,欧洲LHCb实验和ATLAS实验,国内CDEX和PandaX暗物质实验一年来的研究和相关理论进展;高校合作与发展讨论聚焦高能实验团队和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生存现状,讨论未来中国可能的高能物理实验大科学装置;高校团队和成果介绍部分由来自清华大学等45家高校代表依次介绍各自单位的粒子物理研究团队,一年来取得的成果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会议的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主持讨论了2022年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
高原宁院士主持会议
此外,作为会议议程的一部分,10月16日下午会务组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金研究员和南开大学李学潜教授在郑州大学物理学院B楼报告厅针对郑州大学本科生作了有关暗物质、暗能量相关的科普报告。
本次会议历时三天,会议期间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就高能物理领域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学术交流、高校之间在相关领域上的合作与发展,以及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最早起源于国内北京谱仪BESIII高能物理实验合作组,目前已经吸引国内中微子实验、暗物质实验、以及国际高能物理实验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我校作为BESIII合作组成员单位,于2019年提出申请承办该会议,经过全体参会单位投票,并经会务组讨论同意我校承办2021年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
我院代表郑州大学参加了北京谱仪BESIII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组,江门中微子JUNO国际合作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国际合作组,和日本Belle II高能物理合作组。此次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的承办,有助于深化我校与合作组成员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我校在国内兄弟院校单位之间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