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灵百科

心太累?或许是“自我损耗”在作祟!

发布时间:2022-04-20  点击:




或许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但并不知道缘由。

其实以上这些情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都称之为“自我损耗”。

那么什么是“自我损耗”呢?“自我损耗”又该如何应对?本篇内容小编就带大家仔细聊一聊~



01

什么是“自我损耗”



“自我消耗”也叫做“自我内卷,心理内耗”,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斯特(Baumeister)提出。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指: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在大脑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中,心理的能量就会被消耗,以至于执行力受到阻碍,最后导致身心疲惫不堪。




02

“自我损耗”的负面影响



1、影响信息接收能力

在自我损耗后人们倾向于搜寻与自己原有想法相一致的信息,忽略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因为调整自己的想法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而且不一致的信息也会带来不愉悦感,调节这种不愉悦感也需要心理能量。所以,自我损耗过多的人更倾向于接收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信息。


2、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还有研究发现人们在自我损耗后会出现认知偏差,具体表现就是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消极地评估自身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同时也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自己无法达成某些目标或预期。


3、影响他人对自身的判断

自我损耗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认知,也会影响到他人对自身的感知和判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察觉到对方处于自我损耗的状态,那么就不会轻易与之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因为心理能量的损耗是影响状态性自我控制的决定性因素,而感知到对方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与对其信任感的高低直接相关。




03

如何应对“自我损耗”



1、诱发积极情绪

观看幽默短片或赠送意外礼物的方式能诱发积极情绪,从而抵消自我损耗。同时,正念冥想训练也可以改变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从而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2、进行肌肉训练

盖略特等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非利手和握力练习等项目,发现肌肉训练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自控能力,减少自我损耗带来的不良影响。


3、休息或补充能量

泰勒等人发现在两项任务之间进行适当的休息可减少自我损耗。盖略特等人的研究表明,补充葡萄糖可降低自我损耗的影响。


4、制定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是指为实现目标意图的详细计划,明确说明了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目标的过程。制定执行意图也能够有效避免自我损耗的发生。




04

“自我损耗”视频课



更多关于“自我损耗”的内容可以点击视频课进行了解,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的刘惠娇同学会在视频课中为大家带来更多详细的讲解,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undefined    




 



上一条:四六级来了!我们该怎么准备? 下一条:与手机成瘾 “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