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
第一句是假的,
第二句也是。”
有人抱怨,四月的第一天就充满了谎言;但也有人说,人们把真心藏在玩笑里,于是有了愚人节。
想象一下,如果在今天有人跟你开了玩笑,你觉得很不开心,你是否会在夜晚反复回忆——为什么他要这样捉弄我?我觉得好委屈啊,如果我一直是这样的情绪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么你已经拥有了反刍思维的切身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反刍思维,学习怎样克服和避免它,在愚人节快乐“愉”己。
反刍思维是什么?
所谓反刍思维(rumination)是指一个人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后,其思维停留在由事件造成的消极情绪当中不可自拔,不断反复思考事件的起因后果以及带给自己的感受,但不积极地解决问题。
反刍思维是认知中较为容易引起负性情绪的因素,当面对压力事件时,具有反刍思维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伤愤怒等情绪问题,并对个体的执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克服反刍思维?
1.转移反应风格
有意地将注意从关注情绪和因果转移到中性活动中。当意识到自己处于反刍状态时,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如可以进行慢跑或瑜伽这类非剧烈性的运动,也可以听听音乐玩玩游戏,或参加各种聚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对抗抑郁的行为趋势来打破习惯性的反刍思维循环。
2.正念疗法
有意识的觉察,活在当下以及不做判断。正念疗法教导我们不加批判地关注由负性事件造成的消极情绪本身,发展出能够平等对待所有情感的心,认识到无论是开心快乐还是难过悲伤都只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从而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它们。
3.人际关系疗法
改善不良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倾听,不过于计较得失,当对方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出现矛盾时学会退一步,但也要保有自己的原则,与他人友好相处。
梨花淡雪,海棠微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四月春满,好事正酿。愿世界所有美好“愚”你相遇,快乐做自己!
参考文献:
[1]郭素然,伍新春.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04):314-318.
[2]于龙.大学生反刍思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J].智库时代,2018,No.146(30):250-251.